2025年春季学期新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2025年春季学期新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春季学期新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5年春季学期新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观察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物体,关注物体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培养观察与描述能力,为后续分类、比较等活动提供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特征多样,打开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日常接触过各种物体,但对物体特征的认识零散、表面,观察能力初步发展,注意力难长时间集中,观察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语言表达上,能简单说出物体一些特征,但词汇量有限,描述不准确、不完整。三、素养核心目标
2、1 .科学观念:知道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2 .科学思维: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初步建立比较的思维。3 .探究实践: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能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4 .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气味等。2 .难点: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避免遗漏和重复;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细节特征,并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五、教学准备1 .教
3、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PPT、用做神秘盒的纸盒一个。2 .为学生准备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等。六、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5分钟)1 .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橡皮、铅笔、积木等。上课伊始,教师拿着盒子,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好多有趣的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都有什么呀?”邀请几位同学上台,闭上眼睛,把手伸进盒子里摸一摸,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然后猜猜是什么物体。2 .等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盒子里的物体一一取出,放在讲台上,接着问:“现在,大家再看看这些物体,你们能说
4、一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引发学生的讨论,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一一观察物体的特征。(二)观察方法指导(8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讲台上的物体,问:“小朋友们,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些物体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在黑板上板书:看、摸、闻、掂等观察方法。然后,教师对每种观察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示范,如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手摸物体的质地、表面的光滑或粗糙程度;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等。(三)探索活动一:观察单个物体并描述(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等。要
5、求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自己小组的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2 .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细节特征,如苹果的颜色可能是红色、黄色或绿色,表面可能有一些小斑点;橡皮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质地可能是软的或硬的等。3 .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观察的物体及其特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四)探索活动二:比较两个物体的特征(2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两个不同的物体,如苹果和橡皮、铅笔和积木等。然后,要求学生先分别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特征,再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
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比较,鼓励学生用“比大”比小”和一样”等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差异。例如,苹果比橡皮大,苹果是圆形的,橡皮是长方形的等。3 .小组比较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比较的方法和发现。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五)探索活动三:给物体分类(20分钟)1 .教师将讲台上的物体打乱顺序,然后让学生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示范,如将红色的物体放在一起,绿色的物体放在一起等。2 .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观
7、察学生的分类方法和结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3 .分类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方法和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如“你们为什么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方法分类?”等。(六)研讨与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观察活动,提问:“我们是怎样观察这些物体的?我们用了哪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观察方法和描述特征的词汇。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在观察和比较物体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春季 学期 新版 教科版 科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