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版教科版科学(2025年春)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2024新版教科版科学(2025年春)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新版教科版科学(2025年春)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新版教科版科学(2025年春)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1.观察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身边的物体课题观察物体的特征课时1核心概念L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可以用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科
2、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思维能用口述、画圈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意识到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会有更多发现。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态度责任意识到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发展进一步探究物体外部特征的兴趣和愿望。教学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难点物体的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描述,而轻重、厚薄、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需要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被描述。教学准备教师:1.
3、教学课件;2.眼罩;3.9个物体(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4.班级记录表。学生:L活动记录单;2.9个物体(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3.记录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观察物体的特征。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等。L出示一个盲袋(里面装有小木块),提问:这里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放了一个物体,不能打开看,你有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是什么?(预设:借助感官进行观察,收集物体特征)钟)
4、2 .请学生蒙着眼睛,借助一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后的发现。(适时板贴木块的特征)3 .过渡:身边具有这些特征的物体有很多,老师来帮助大家缩小一下范围,(出示9种物体的图片)你们觉得它是这9个物体中的哪一个?4 .揭示盲袋里的物体,总结:我们可以观察物体的特征来提高猜测的准确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盲袋猜物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揭示本课课题。二、探索:观察并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9个物体(一)感官观察L过渡:刚才我们借助一种感官就观察到了木块这么多特征,那我们还可以借助身上的哪些感官来观察?(
5、预设:鼻子、耳朵等,特别提醒在观察这九种物体时不能用“尝”的方法。)2 .追问:看什么?听什么?闻什么?摸什么?3 .总结观察方向后,出示活动提示:任意选择一个物体,借助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通过在记录单上画圈的方式记录物体的特征。4 .学生领取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种物体开始观察。5 .交流分享观察物体特征后的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物体,在小组合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6、,同时教给他作与实践操作中,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力、记录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与认知。(二)对比观察L提问:除了单独观察一个物体之外,还可以怎么观察物体?(预设: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比一比观察)2 .总结:在科学中这样的观察方法叫对比观察。让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再来观察某个物体,寻找它的更多特征。3 .出示活动提示:确定一个物体,另选其他物体和它进行对比观察,补充完善记录。4 .学生活动:继续观察、记录物体的特征。5 .交流分享对比观察物体特征后的新发现。【设计意图】深化学生的观察技能,通过引入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比较中发现物体更
7、多细微的特征和差异。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还促进了其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L提问:我们是怎样观察这些物体的?(预设:看、闻、听、摸、掂、对比等方法)2.提问:我们用了哪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预设:颜色、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状、轻重、粗糙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新版 教科版 科学 2025 年春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