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环境一、“十四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 .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县立足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拓展文旅产业内涵,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5年,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1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示范县、全国最具魅力红色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县不断完善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全域旅游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积极联通北部旅游环线,完成盐鼓旅游公路的重新选址和规划设计,建成旺宁路、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通景道
2、路325公里,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新(改)建旅游厕所29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家庭卫生间全覆盖,旅游厕所全面完成改造升级;建成旅游咨询服务点12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3 .文旅业态不断丰富。“十四五”期间,县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文旅业态不断丰富。集中打造了红场夜市、龙潭旅游商品购物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启动建设“月光经济”等一批夜游消费项目,规划建设了文化旅游景观廊桥等一批配套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商品230余种,推出中国红军城文韵端公戏红色诗画米仓等演艺产品5个。4 .宣传营销不断加强。“十四五”期间,县坚持多措并举,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宣传营销活动,旅游形象和品牌
3、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参加中国推介、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大蜀道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宣传活动,大力推介县旅游产品;坚持自主举办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积极聚势引流,每年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米仓山红叶节、米仓山采茶节、高山杜鹃赏花节等大型活动。5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十四五”期间,县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木门会议旧址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寨等4处战斗遗址成功申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端公戏通过国家级非遗专家组评审,水磨镇桥板村、黄洋镇水营村、木门镇天星村等3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升级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6.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凸
4、显。“十四五”期间,县持续放大文旅产业综合效应,文旅经济成为全县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将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充分结合,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全县旅游收入129.68亿元、同比增长11.9%,文旅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二)主要问题1 .文化内涵吸引力不足。红色文化、茶文化、蜀道文化、川北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开发形式单一枯燥,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景区创建、文旅产品开发中体现不明显,旅游产业在传播地方文化、扩大文化影响的功能有待提升。2 .文旅业态较为单一。“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几乎空白。
5、旅游景区基本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乡村民俗观光类景区,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较少,新型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类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唯一性不突出。3 .配套设施不健全。县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高端商业综合体、高品质酒店、特色民宿,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县城区和各景区接待能力不足。旅游交通服务功能不强,内部旅游交通串联不够,还未形成区域旅游大环线,部分旅游景区通景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快旅慢游”还未实现。4 .产业结构占比不优。全县各景区尚未形成串联,龙头牵引、互相带动作用发挥不好,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跨
6、界融合、协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延伸不够,目前仍是“过境旅游”“门票经济”,产业经济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旅游产业规模不大,辐射能力弱,极大影响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二、“十五五”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1 .资源禀赋。“十四五”期间,县高质量完成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十五五”时期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5年底,全县古籍、美术馆藏品、传统器乐乐种、地方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六大类文化资源点共1227个。2 .区位机遇。交通区位上,G5京昆高速公路汉中至段(境)扩容工程途经县内,未来交通格局的改变,将为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经济区位上,县位于西
7、三角经济区重要节点、关天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辐射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文化区位上,位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是米仓古道的核心部分,是“蜀道申遗”的重要支撑。旅游区位上,地处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腹心地段,是川陕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区域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3 .市场机遇。后疫情时代,内生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转变,旅游消费重心正在从国外向国内转移,国内游、轻度游、周边游需求强烈并逐渐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文旅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对于健康、教育、养生、运动关注将持续上升,游客出游动机加强,康养市场、研学旅游市场、亲子旅游市
8、场、休闲度假市场、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将逐渐扩大,文旅资源丰富,旅游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 .政策机遇。国家层面上,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系列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对于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川陕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省层面,现代化强省建设步入新时期,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现代化建设全局。市层面,市委“1345”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对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县层面,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持续深化县委“3691”重点布局,加快建设茶文旅高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文化 旅游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