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4).docx
《“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4).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两个大局”,主动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国际枢纽、创建国际标杆、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五年,也是开启区新时代“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二步的开局五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决策部署,把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编制和实施市区“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于深入推进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进一步夯实城市永续发展安全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
2、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指导今后五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结合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期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
3、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更趋完善。2019年2月,区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上下积极推进应急职能转变,有效整合部门资源,组建成立区应急委及18个专项指挥部;调整充实区安委会机构组成和职能职责,成立7个专业委员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全面完成机构改革,组建了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应急管理科、综合减灾救灾科、城市安全综合协调科、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科、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科、监察执法大队、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中心、应急值守科等10个科室与机构,职能由安全生
4、产专项应急向社会综合应急方向转变,推动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救援行动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全区“一盘棋”,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集成应急管理、消防管理、森林防火、震灾应急救援等职责以及防汛抗旱、减灾、森林防火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统筹调动区域内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由“各自为战”转为“协同作战”,补齐短板、形成合力;全区微型消防站、应急管理工作队伍基本覆盖各村(社区)、重点企业以及人口密集场所,实现“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的目标;对区级应急救援尖刀分队、7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及各类应急社会救援队伍进行了授旗
5、、授牌,标志着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已全面建成。成功应对了2025年“23”5.1级地震、2025年“816”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更趋完善。“十四五”期间印发了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进行了两次修订,编制修订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等事故灾难类区级应急预案10个,多次编制(修订)防汛抗旱、森林火灾、突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5个,指导区级相关部门、镇(街道)完成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制定防汛、森林防火、消防等专项应急预案共计98个,村(社区)层面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共计编修应急预案462个,构建起“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向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三大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稳控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基本完成了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实现整体下降,2025年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6年分别减少14起、下降70%和减少11人、64.7%o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零控制。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制定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推进防灾
7、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启动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民生工程,初步建成全区森林火险气象监测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震、洪涝、地灾、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重点部位实现实时监测,风险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防洪排涝等灾害防御工程大力推进。建设了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市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50个、省安全社区11个、国家级防灾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5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规范管理示范点5个、一级微型消防站6个、镇级微型消防站7个、村(社区)微型消防站81个、重点单位微型消
8、防站73个;推进建设了133个避难场所,其中I类应急避难场所2个、II类应急避难场所11个、其他类型应急避难(险)场所120个,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平方米,大幅提升了基层综合减灾防灾救灾能力。应急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方式深入人心。“十四五”期间开展多次“3.22”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等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开展危化品泄漏、防汛、森林防火等区级综合应急演练20余场次。通过日报应急新和“i”、新闻网、“安全”等报刊、网络渠道宣传报道安全生产、平安社区百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应急 体系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