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根据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应导向,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成就和不足,明确“十五五”时期气象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全市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做出了应有贡献。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成效明显。构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与防汛、自然资源、环保、民政、应急、住建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市气
2、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实现“两办”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共同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成了冰雹、霜冻、雷电、大风、泥石流、滑坡等6个灾种的灾害风险区划。各县(市、区)全部完成了“六个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市信息员队伍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库11898人。相比2015年底,至2025年底,全市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总量比值降低至0.25%,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1.86分。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开展了“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成立了“省马铃薯农业气象专家团队”,完成了丰宁黄旗贡米、宽城板
3、栗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探索开展了平泉食用菌、围场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85%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塞罕坝气候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围场县成功申报中国天然氧吧,开展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库调蓄水、林业、交通、旅游、环保、供热、供电、等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建成“空地结合、以点带面、覆盖全区”的作业区域,年均增雨1.5亿立方米,在抗旱、防火、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业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建成空、地、动态全方位监测系统。新建各类气象观测站70个,其中两要素气象观测站50个,六要素气象观测站20个,升级改造暴雨站、两要素站
4、为六要素站70套;新建风廓线雷达2个,完成了塞罕坝气象站的升级改造,更新了DZZ4站一套,增设了一级辐射站、紫外线观测大气气溶胶观测站(PMSPM2.5)大气负离子观测站、大气电场仪、两套自动土壤水分站等观测仪器。气象装备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气象应急指挥车4G通讯系统改造,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大修。气象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市县局网络机房标准化改造,建立气象数据传输和业务办公通讯双线路,完成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大幅提高,预报能力取得新突破。精细化预报预测质量明显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近五年平均达到90.0%,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5分钟,
5、在格点指导预报产品基础上,制作了本地3天逐小时1公里、4-10天逐3小时5公里客观要素预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创新鼓励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组建了“王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6-2025年自立科研课题共88个,申报省局课题17个;各种刊物共发表论文87篇,其中核心刊物12篇;软件著作权12项,获国家专利1项,国家版权1项。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学历、专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与2016年初相比,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比重达到86.8%,增长15%o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聘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7人。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入选省“三
6、三三人才工程暨青年英才”第三层次人选8人,为4名“三三三人才暨青年英才”聘请优秀导师,到中国气象局作访问学者1人,以吴萍萍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基层人员崭露头角,斩获多项全国、全省大赛大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市政府将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纳入专项考核。建立了与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一致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有效落实。制定部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重点监管单位数据库,制定并完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修订、制定涉及综合协调、行政管理、应急管理、账务管理、后勤管理、作风纪律等管理制度36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市局机关党委连续18年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局保持全国文明
7、单位和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称号,8个县局均获评市级文明单位称号,4个县局获得全省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称号。台站面貌大幅改善。市局院落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完成平泉、隆化、丰宁气象局整体搬迁和兴隆、围场、宽城、滦平的现代化业务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宽城、围场气象科普馆建设,形成了一站一景一特色的基层台站风貌。(二)“十五五”面临形势党中央对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发多发、防灾减灾能力脆弱、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党和国家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新部署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加精细和直接的要求,对应对重大气象灾害提出了新的考验,防灾减灾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
8、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近年来,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要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持之以恒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气象服务工作。要补齐短板,加强基础业务能力建设,强化核心预报水平提升,要及时准确的发布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提出新要求。国务院批复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和“1266”发展战略对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科技在科学认知、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气象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