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docx
《“十五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五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进中医强基层、基层强中医,以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Io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
3、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中医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二重点任务(一)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L发挥县级医疗机构龙头带动作用。提质扩容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健全县级中医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等科室建设,具备规范的预检分诊能力。持续强化县级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中西医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人才队伍建设、能力培训、应急演
4、练。到2030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达到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26)o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有条件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提倡由智慧共享中药房集中提供中药药事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2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国医堂)建设,到2030年,建成40家左右精品国医堂,深化服务内涵,升级服务条件,重点加强中医药设施配备、人员配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开展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拓展工程,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
5、升,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同时遴选部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2030年,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含智慧共享中药房);30%的中医馆(国医堂)完成提档升级,服务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2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3 .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健康小屋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支
6、持有资质的中医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特别是名老中医举办中医诊所。完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制度,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依法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在基层开办中医备案诊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4 .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医院评审为抓手,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县域龙头专科,推进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和中医专科联盟建设提质扩容,同质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卒中”“胸痛”“创伤”三中心建设,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
7、建设,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中医药“五个全科化”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中医医院建设“三高中心”,开展中医药特色慢性病一体化服务。提升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到2023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6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到2030年,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负责5 .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推进基层延伸实施“三经传承”战略,推广“五个全科化”创新服务模
8、式,强化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到203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的村卫生室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负责6 .完善基层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中医药疫情防控、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培训指导,提升儿童、老年人、慢病管理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强化医防融合,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全面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县域“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基层 中医药 服务 能力 提升 工程 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