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层练习.docx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层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层练习基础巩固一、选择题L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2.1953年9月,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报告中提出,农业落后是“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这一认识()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强调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D.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3.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破坏了经济工作中的“物质利益原则”,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计划经济”坚信不疑。勃列日涅夫继续这一观点,并重申“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据此可知,苏联改
2、革的失败主要在于()A.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B.对领导人的怀疑指责C僵化经济理论的束缚D.改革过程中小修小补4.1958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讲:“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还建议取消农场职工自留地、自养畜。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B.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完成D.克服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些领域酝酿和初步实行改革。这些国家的改革()A.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促进了社会经济
3、的发展C.弓I发了政局的剧烈动荡D.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6.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如果一个小孩学会了加法,并不应该让他继续练习,而应该让他马上学乘法。在这种高难度、高速度的教育风气之下,苏联培养出不少“天才小孩”。可见,当时的苏联()A.“加速发展战略”启动B.教育工作活力凸显C.传统体制影响广泛D.社会问题积重难返7 .有俄罗斯学者评论:“勃列日涅夫领导的党的机关与其说是为了帮助经济机构发展合理的自主精神,毋宁说是妨碍它们这样做。”该评论揭示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A.工业经济发展迅速8 .埋下政治危机种子C.统治内部矛盾复杂D.固守传统经济体制8.1961年,赫鲁
4、晓夫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197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位领导人的认识()A,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8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脱离了苏联基本国情D,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9 .二战后,苏联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这次改革是()A.新经济政策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10.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竟然是
5、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A.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B.体制弊端开始显现出C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D.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11 .在后斯大林时代,苏联卫星国的改革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斯大林的亲信从政府中剔除,这些人适应不了新的政策,也不愿改变过去的政策;二是在不放弃共产主义社会原则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组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反映出()A.高压政治激起东欧各国的强烈不满B.东欧各国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C.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开始出现分裂D.东欧各国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2 .有这样一位政治家:作为总统,他背叛了国家,作为领袖,他背叛了人民;作为总书记,他解散了党;作为最高统帅,他
6、背叛了武装部队,逮捕了他任命的国防部长。下列行为与这位政治家有关的是()A.实行议会制和“多元化”B,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C.发布“秘密报告”D.政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13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东德)的经济保持平稳发展。1981年,每百个家庭拥有汽车40.2辆,电冰箱14.2台,电视机108.8台。1981-1985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4.4%,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6000元。这一史实可用于研究()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D.欧共体发展历程14.1980年,苏联规定,将国家下达企业的计划指标由20多项减为9项,企业的
7、利润留成由6%提高到17%,企业有权自行出售产品,企业经理获得确定本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权力等。上述规定旨在()A.强化政府干预经济B.局部恢复资本主义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15.1988年,戈尔巴乔夫鼓励农户占有土地,独立经营。但由于农村多为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钱购买机器,导致苏联农业改革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A.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B,城市的谋生渠道较广C.旧体制问题积重难返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改变了世界格局。他按照自己的意志推翻了苏维埃帝国,他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在国际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层练习 20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 变化 分层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