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docx
《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第一章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基本形势一、区域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滇池位于主城区南部,处于长江、红河、珠江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千米,主要入湖河流35条。区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道有盘龙江、老盘龙江、大清河(明通河)、海河、视槽河、金汁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姚安河、新宝象河、老宝象河、广普大沟、马料河共计15条。(二)社会经济状况区位于主城区与呈贡新区的连接带,是主城核心区之一。二、水生态环境状况(一)水质现状2025年,滇池全湖水质为IV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其中,外海全年平均水质类别为V类。从近5年滇池湖体水质变
2、化看,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呈改善趋势,滇池外海化学需氧量呈波动变化,2018年最优,达到IV类水标准;氨氮均优于III类水标准;总磷呈波动改善趋势,2018年以来优于IV类水标准。“十四五”期间,区15条入滇河流共设有18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国控断面5个、市控断面13个。2025年,18个河流水质考核断面中7个断面达到地表水III类水及以上标准,6个达到IV类水标准,2个为劣V类,3个断流,达到地表水In类水及以上的比例为38.9%,劣V类断面比例为11.l%0(二)污染负荷现状依据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滇池流域的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源、第三产业、工业源、农业农村面源、城市
3、面源和水土流失。入湖污染负荷是指污染负荷产生量扣减源头消纳及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削减后的污染负荷排放量,再经过程衰减后的负荷量,2025滇池流域产-排-入湖污染负荷见下表。表1.2-12025年滇池流域污染负荷单位:吨项目CODcrNH3-NTNTP产生量18483214611260192633.82排放量3840414418204552.92入湖量240239263812299.75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点源和城市面源,分别占污染负荷总量的41%、55%;氨氮主要来自点源和城市面源,分别占污染负荷总量的66%、29%;总氮主要来自点源,占污染负荷总量的81%;总磷主要来自点源,占污染负荷总量
4、的68%,见下表。表L2-22025年滇池流域污染负荷入湖量(按来源构成)构成入湖量(吨)占比CODCrNH3-NTN1PCODcrNH3-NTNTP点源(含污水处理厂尾水)97826103092CZ0341%66%81%68%城市面源133022673074155%29%8%14%农业农村面源93949393454%5%10%15%水土流失0021100%0%1%3%合计240239263812Q00100%100%100%100%从空间分布上,外海北岸污染负荷占比最高,约64%;草海流域约占9%;随着呈贡新区的发展,外海东岸污染负荷占比逐年增加,为15%;外海南岸截污相对滞后,加之近年来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护 治理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