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强市建设,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开启生态强市建设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以减污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增添光彩的关键时期,必须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接续奋
2、斗、真抓实干、深入攻坚,为生态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第一节现实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发展生态经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为新时期加快建设生态强市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着力推动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6471家,淘汰煤炭过剩产能30万吨。对火电、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实施
3、了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了1283台工业炉窑。绿色制造示范成效明显,全市共创建成2家A级企业、43家B级企业、14家绩效引领性企业、2家绩效先进性企业,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园区2个、绿色设计产品9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1个,实现国字号“四绿”全覆盖。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近80台燃煤工业炉窑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实现T4.3米焦炉、35蒸吨及以下非供热燃煤锅炉全域清零。在全省率先开展烟炕“电代煤”改造工作,2025年完成2234座烟炕“电代煤”改造任务,走出了农业绿色化改造之路。完成“电代煤”、“气代煤”替代用户11.3万户,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累计淘汰
4、黄标车4.7万辆、国三以下营运柴油货车7000余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3.2%o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25年,全市优良天数256天,细颗粒物(P2.5M)、可吸入颗粒物(PlOM)年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分别降至75ug3m53ug3m和16天,相比2015年,降幅分别达到44%、35%、4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段稳定达到II类水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全市地表水体3个政府责任目标断面达到或优于III水体的比例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河流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相比20
5、15年分别削减18.蜴、15.2%,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o生态安全保障持续增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持续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实施了一系列湿地、矿山、河湖等生态系统整治和修复工程,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稳定。实施绿满、国土绿化提速等行动,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20.8万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原绿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绿化覆盖率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5平方米,2025年,城市宜居度名列全省首位。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无重大及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生态文明示范
6、创建扎实推进,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荣誉,鄢陵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和经济协同成效明显,生态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三产比例由2015年的7.8:59:33.2调整为2025年的5.3:52.7:42.Oo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成效明显。作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果,试点期内55项指标全部完成,凝练7个亮点模式,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金属、无废经济、无废文化4个模式被生态环境部采纳并全国推广,市魏都区“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编印全省首部“无废城市”主题教材,建设了13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
7、。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首批通过国家验收。市静脉产业园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黄河鲸鹏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6.9%o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建成国内第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全闪存、绿色低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30%以上,经济效益达13亿元。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坚持提醒约谈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日益增强。出台全省首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三线一单”、排污许可制、环保信用评
8、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一批环境管理政策。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开展“五送”服务、“一厂一策”精准帮扶、“企业服务日”、“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等活动,实行审批和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推行“一体化执法”、“不打扰”监管,实现环保事项“零跑腿”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和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和10个工作日。健全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设置6个国控、8个省控、73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新建19个市控县级断面水质自动站和26个微型水质自动站;实现1400余家企业用电量指标日监控,涉气污染源排污单位进行联网监控和在线系统填报。全面加强土壤环境监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环境 保护 生态 经济发展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