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省“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和市”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走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推进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和区第九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092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0
3、.33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存栏保持在0.45万头以上;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强镇、强村;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更加完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一)稳定粮
4、食生产和供给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属地责任。“十五五”期间,全区粮食年播种面积保持在0.92万亩以上,其中大豆0.06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区发改局(粮储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责任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以下均需各镇街落实,不再列出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细化完善、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植双季稻补助、种粮大户奖励、蔬菜大棚规模轮作水稻补助、山城田复垦种粮、水稻种植保险等各项扶农惠粮政策,鼓励新流转土地改种水稻、鼓励抛荒搭荒耕地复耕复垦种植粮食作物、支持水稻生产功能区内的高
5、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十五条措施的通知(漳政办规202214号),出台我区发展粮食生产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区多级惠粮叠加补助政策激励效应,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深入开展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等高质高效创建,建设20亩以上规模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甘薯、马铃薯等优良品种,落实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水稻精量播种、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发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等社会化服务,稳定发展双季稻,采取清种、间作、套种
6、、轮作等方式,扩大甘薯、玉米等旱粮作物种植面积。采取多种稳粮增收轮作模式、果园套种粮食模式、种植结构调整改种粮食模式等关键性集成技术措施,统筹兼顾农民稳粮生产与经济增收,极发展优质稻,水稻品种优质率稳定在80%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抓好粮食储备流通。严格落实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科学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根据省级统一部署,推进数字化粮食储备库建设,积极对接全省粮食储备信息化“一张网”建设,提高粮食储备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粮食收储妥善、合理。以现代化粮食储备库建设为中心,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粮食加工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依托我区粮
7、食批发物流的发展基础,开展产销协作,鼓励粮食企业加大“引粮入蓼”力度,推进绿色安全储粮,健全粮食协同保障机制,促进优购、优储、优加、优销。完善粮食安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掌握粮食供需、价格波动情况,开展数据监测预警分析,提升应急预警能力。牵头单位:区发改局(粮储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二)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应符合国家规定并进行严格论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经合法审批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占一补
8、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玉米等谷物种植。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建立健全耕地数量、种粮情况监测预警及评价通报机制。(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加强宜机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压实属地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区镇两级政府主体责任,特别是压实项目业主的建设责任。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精准化管理农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推进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