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全州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努力开创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书写工业经济发展新篇章。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和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本规划,综合考虑黔东南州工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以
2、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十四五”时期黔东南州工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安排。本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黔东南州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条件第一节“十三五”工业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工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严守生态和发展底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扎实推进十大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3、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州工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复苏、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1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全州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6亿元,年均增速6.3%;工业增值税累计达到59.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7.6亿元;500万元及以上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583亿元。2 .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十三五”以来,全州工业产业门类不断丰富,40个工业大类中拥有29个,占比达73%o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基础材料、现代能源、新型建材、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均突破50亿元,以能源资源产业为支撑、以生态特色产业
4、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3 .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州14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以上,建成省级工业园区9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2个,凯里经济开发区,医药及食品产业、炉碧,煤电铝产业、丹寨金钟,装备制造产业、镇远黔东白酒产业基地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20年底,全州14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70户,其中规上企业224户,占全州规上企业总数的8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1.18亿元,占全州规上工业比重达85%o4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州深入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工业企业融合水平大幅提
5、高。截至2020年末,全州完成万企融合标杆项目25个、融合示范项目233个、融合带动企业346户,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全州融合指数达36.4,较2015年增加了6.6。黔东南陆港、凯里云瀚获省“百企引领”示范企业称号。政务服务“一张网已覆盖全州16个县市,州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5 .企业培育取得实效。“十三五”以来,全州深入推进亿元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两大培育工程,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3家,位居全省第二;244户企业成功入围省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名录库,1户成功入围国家“小巨人”培育企业名录库。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6、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截至2020年底,全州拥有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个中小企业孵化基地。6 .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全州扎实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三年行动,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以上,年均下降4%,累计消纳磷石膏6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62%提升到2020年底的67%o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截至2020年底,依托园区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基本实现应收尽收。7 .工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州工业战线强
7、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齐力助推精准脱贫。通过开办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I、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等方式,工业行业为打赢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底,全州工业园区就业人数达6.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16%o五年来,虽然全州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业规模总量小、占比低,全州工业总产值仅为贵阳的16%、黔南的31%、安顺的55%、铜仁的59%,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差距较大,占全省工业比重仅为3.5%;工业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高,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1.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偏弱的状况依然存
8、在。重工业比重超过80%,轻工业占比较低,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9个市州中最少,占全省比重仅为6%,带动型龙头企业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小而散,产业链条短,名优特新产品不多,产业结构仍需持续优化。全州工业主要集中在凯里、台江、岑巩、镇远等市县,部分县工业发展步伐缓慢,区域均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科技型企业较少,技术人才匮乏,研发经费投入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节“十四五”工业发展条件从内部条件看,黔东南州不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还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以及良好的组织政策,为全州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矿产滨源。黔东南境内已发现煤、铁、金、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南 十四 工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