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深入分析灾害应对处置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推进市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五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2、的通知(国发20263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逐步提升,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深入开展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初步建立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基本明确
3、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组建“1+12”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市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办法市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试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和关于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研究制定事故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五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事故高发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守牢安全生产底线。2025年,全市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4、128441条,整改121864条,行政处罚9598次,责令停产整顿365家,关闭取缔65家,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成效明显。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通过示范带动、标杆引领,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市双重预防企业档案,形成“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工作机制,全市基本建成信息通畅、全员参与、规范有效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双重预防体系。截至2025年底,264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2336家小微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成并有效运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逐步提升。实施防汛抗旱、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灾害防治、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
5、治理、应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六有”标准化建设,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应急救援基础不断夯实。坚持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驻郑解放军、武警部队为突击,以乡镇应急力量和社会志愿者为补充,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应急队伍110支,共6311人;基干民兵应急力量236支,共7840人;社会应急力量13支,共522人。加强救灾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协议储备制度,利用专项物资储备、企业储
6、备等,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补充的救灾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动云视讯和调度值班可视化建设。推进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支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接入企业5767家,其中危险化学品企业1019家,非煤矿山150家。开展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工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二)面临挑战“十五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7、多发频发,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承接了多个部门及单位的应急管理职能,未实现人员编制、物资装备与职能划转同步调整,未有效形成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各涉灾部门“防”与“救”、“统”与“分”责任链条有待衔接,系统化的制度和能力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救援实战水平有待加强。“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应急决策指挥体系不健全、关键时刻统一指挥能力不足、应对部署不够到位、应对措施不够精准、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预警发布部门分割,统一权威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尚未建立,防灾
8、减灾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强制性不足。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压力巨大。我市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不断增加,特大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风险呈现高发态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压力,农房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擅自变更市政工程设计、施工质量不合格、溢洪道和水库库区被侵占堵塞、村居和村道建设侵占行洪通道等问题,城乡灾害防御任务繁重。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任务繁重。是全国第八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6.3公里,客货运航线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应急 管理体系 本质 安全 能力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