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程与教学:回归真实的任务情境.docx
《写作课程与教学:回归真实的任务情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课程与教学:回归真实的任务情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写作课程与教学:回归真实的任务情境作者:王从华作者简介:王从华,教育学博士,博士后,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研室主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负责人,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实验项目语文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小学写作教学协作会副理事长(341000)o原发信息: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太原)2019年第20191/2期第4-9页内容提要:我国写作教学由不可教转向可教,亟须回归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基于真实任务情境重构校本化写作课程,围绕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对部编本写作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依据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设计与开展
2、写作教学,建构基于真实写作任务情境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关键词:写作/课程/教学/任务情境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9年06期梁启超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写作教学的先驱,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指出: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传达给别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所传达的,恰如自己所要说的。令读者恰恰领会我的原意。”梁先生所说的文章主要指记述文和论辩文,基本上属于普通文和应用文,因此,他对文章的功能定位是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特别关注读者,主要强调作者思想的表达要令读者领会我的原意。蔡元培、刘半农、夏丐尊等人均强调写作教学要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即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
3、具备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动笔的能力(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239.)。这类文章的作者、读者、话题、写作目的和文体都是特定的,文章的功能是为了完成生活或工作中的某项任务。夏丐尊先生特别强调作文的六种态度,即谁为了谁,为了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说什么话(夏丐尊.文章讲话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188.),这六种态度实际包含了写作的七个要素:读者、作者、写作目的、写作地点、写作时间、写作方法和写作话题。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交际功能,交际目的和读者意识都很明确,而且文体分类也比较丰富,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1963年语
4、文教材推出了新的文章学系统,把写作文体归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教学文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发展的趋势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写作教学理论界非常关注真实写作个性写作创新写作;另一方面,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写作语境不断窄化,读者被窄化为教师和阅卷老师,写作目的被窄化为“获得高分,写作文体窄化为三大教学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教学脱离真实生活情境,写作目的是为了生产出得高分的“小文人语篇”(王荣生.文章体式所造成的难题J语文学习,2004,(10):18-21.)o对学生而言,写作不知如何下笔,难学;对教师而言,写作不知教什么,难教。1998
5、年NAEP(美国国家教育进展两古)通过研究200多个写作教学课堂,指出真实读者的重要性,认为读者不真实,交流不真实,写作就比较无效,建议最好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为真实的读者写作。(Art,P.NAEP/NWPstudyshowslinkbetweenassignments,betterstudentwritingJ.TheVoice,2001f6(2):16-17.)20世纪80年代以来f随着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西方国家写作教学面向学校生活的写作拓展为面向生活世界的写作。因此,我认为:当前的写作教学亟须回归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基于真实任务情境重构校本化写作课程,围绕真
6、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对部编本写作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依据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设计与开展写作教学,建构基于真实写作任务情境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一、基于真实任务情境重构写作课程(一)写作课程重构需要回归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系统的一部写作学论著。刘勰在序志篇中,用一句话“是以君子处事,树德建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功能立德立言。如何立德立言呢?他在文体论和创作论之前的总论里详细论述了作文之关键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变骚,正如序志中说到的: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诗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出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创作论主张是与之一脉相
7、承的,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几乎成为我国古代文章写作的终极追求。换言之,长期以来,我国古代的作者把文章看作是载心原道的工具,可以超越时空,尽管认可”文章合为时而著,但往往对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认识不足,把写作当成了“树德建言”的工具。随着现代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提出,人们对“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入。源自真实的或模拟生活世界的写作任务,不仅能够让写作学习者认识到写作的意义,激发写作的兴趣,而且能为学习者搭设写作的支架,为学习者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帮助。随着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谈译.第三次浪潮M.上海:三联书店,1984.)时代的来临,写作的功能不再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写作 课程 教学 回归 真实 任务 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