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docx
《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正如郭沫若所言:“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可以说,服饰面貌是社会历史风貌最直观最写实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文明发展史。网巾正是这样一件见证历史的饰品。它本是明代成年男子用来束发之物,但网巾的流行和发展,不仅因其佩戴最为普遍,更因其与明代的社会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成为历史的见证。一、网巾的流行与使用明代男子时头巾的崇尚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明代的二百多年间,先后出现的头巾形制有三四十种之多,散见于各种诗文笔记。网巾之所以能在众多头巾
2、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既因为它是由皇帝推广而流行,也因为它方便实用的服饰功能。(一)网巾的流行网巾兴起于明初,暧姝由笔日:“国朝创制,前代所无者,儒巾、折扇、四方头巾、网巾。T(P382)王圻三才图会亦载:“古无是制,国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风,乃以丝结网以束其发,名日网巾。识者有法束中原,四方平定之语。2(P1502)不仅道出了网巾产生的时间,亦道出了网巾兴起的原因。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央集权极为发达的朝代,从它建立之初,便开始努力推行这一政治制度。明初,由于长年战乱,社会秩序尚不稳定,急帘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整顿社会秩序、调和社会矛盾,这就为绝对专制的发展和皇权的扩张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为了巩
3、固政权和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便开始制定各种法律和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内容涉及刑法、行政、经济诸方面。不仅如此,当时被政府大力推广的服饰上也都有天下一统的政治寓意,被称为“一统山河”的网巾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明代藏书家郎瑛七修类稿载,网巾的定制是明太祖微服至神乐观时由道士得之: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土于灯下结网巾,问日:“此何物也?”对日:“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3类似记载可见于多部古籍。登基不久的朱元璋对“万发俱齐”这句话十分满意,遂颁示天下,连其本人也常戴,明史舆服志载:“天子亦常服网巾。”4(P
4、lO67)可见,网巾在明初的流行被初定天下、厉行礼法的明太祖赋予了“万发俱齐”(音同“万法俱齐”)、天下一统”的政治含义。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明太祖大力推行网巾是为了“改易胡风,如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所言:“网巾,古无此制,故古今图画人物皆无网,国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风,乃以丝结网,以束其发,名日网巾J5(P118)明朝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社会制度、生活习俗都以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明朝建立之后,汉民族重新掌握政权。汉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要与少数民族相区别,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法,明太祖也不例外,登基之后便开始致力恢复汉家制度,制定礼法。然而,有“礼”就有
5、“服”,要维护礼教,就必须有相应的服饰制度。因此,以网巾束发来改变元代少数民族式束发方式也成为巩固汉民族统治的一个方面。明太祖决定把网巾定为明代男子人无贵贱皆裹之的首服,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其维护新兴政权的目的是毋庸置疑的。网巾作为实用之物,原本毫不起眼,但一旦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对象,它的地位就开始凸显,它的意义就得到强化。于是,网巾成为明代男子最流行的首服,“人无贵贱皆裹之二又因商周以来,男子成年例应行加冠之礼,至明初加冠则改用网巾。“加网巾”是明人行冠礼时不可少的仪节,因此网巾1不仅与束发兼有形式(戴巾)与意义(成年)的连结,也成为明人生命礼俗中不可或缺的对象”6。连皇子也不例外,明史礼志
6、中记载:“皇子冠礼,初加,进网巾。”明会典亦载皇太孙冠礼有云:掌冠跪加网巾。7(P397)从明代礼制,服饰消费或日常社交等方面,处处可见网巾的踪迹,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贫民乞丐都戴网巾,它是明代最没有社会等级区分功能的服饰。明代浮白主人笑林中载有这样一则趣事:“有戴破帽破网巾者,途中见人呼破帽子换铜钱,急取帽袖之;再呼破网巾换铜钱,复急脱网巾袖之;又呼乱头发换引线,乃大怒日:你这人无礼,忒寻得我要紧。8(P167)可见,网巾的流行范围之广。同时,网巾在明代画作中也时常出现,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南都繁会图长卷中绘有一家网巾店,店铺货柜上面放着网巾一顶,又主顾手拿一顶方在看货;在故宫藏明货郎图中的货郎
7、担子上可以看到一对金网巾圈。当时在南京专门有卖网巾的市场称“网巾市”,至今其仍是南京市玄武区的一个地名。无独有偶,在今镇江市京口区也有一个地名叫网巾桥,此地因桥得名,据史料记载此桥在宋时叫嘉定桥,至明代才被民间称作网巾桥,可见网巾在当时的膨响力。戴网巾的人物形象,在明代刻本中也有大量反映。(二)网巾的形制、材料、用途与使用方法网巾的造型类似网兜,网11用布条滚边,上装有金属小圈称为“网巾圈,据蚓庵琐语载:“式如鱼网,网口用帛作边,叫做边子。边子二帽稍后缀一小圈,用金、玉、铜锡为之。边子的二边各系一绳,交贯于二圈之内,顶束于发。边同齐眉,加一网带,收约顶发。”网巾的顶部则留出一个较大的圆孔,也有
8、滚边和绳带,使用时将网兜扣覆于首,发髻则从顶部的圆孔中穿出,然后将上下绳带收紧,即可达到束发的目的。然而,明代数百年间网巾的结法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明代李介天香阁随笔介绍道:网巾之初兴也,以发结就,上有总绳拴紧,名日“一统山河”,或名一统天和,至末年,皆以结鬃,浅不过二寸,名曰懒收网”。(P89)在明朝初年,在上口缀以绳带,使用时将发髻穿过圆孔,用绳带系紧,因此名为“一统山河工明末天启年间,形制变为“懒收网,就是只束下口而省去上口绳带,变得更加简便。今从明王圻三才图会中还可以看到网巾的具体样式(见图1)。制造网巾的材料必须强韧耐用,且相对易得,通常用黑色细绳、马尾、鬃丝编织而成,也有用纲布或头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巾 明代 社会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