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资源
(共23523
份)
用时:44ms
-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家书,能准确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信中深情。2 .品家书,了解文章内容,体悟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3 .悟家书,结合相关史料,畅谈阅读体会,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
-
蒸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蒸发是水的三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水的蒸发,为进一步学习水的三种状态奠定了基础,从而明确气体、液体、固体的转变过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讨论探究、思考、交.
-
11论语十二章作业单(分层设计)备注:根据语文学科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讲所教授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分为A、B、C、D四个层次。下面的作业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层完成的说明。一、积累与运用。(班级全.
-
走月亮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明亮的月光下,周围是那样静谧、美丽。在小路上,几位年轻女子谈笑风生,走在月光下.
-
赤壁赋填空XXXX号次壬戌之秋,七月既里(不兴()o举酒展(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梗()江,水光接天。纵(),XX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XX除()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承()斗牛()之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编制:蔡旻婕高矜审核:高矜审查:赵平时间:2014-02T8编号:00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先人后己的.
-
花的学校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你们可知道,不仅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你们想知道花儿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吗?2 .揭示.
-
观潮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诗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吧。课.
-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3 .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
-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专题复习资料大全一、名著概览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
-
网络安全伴我行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网络安全伴我行二、活动背景: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上网成瘾。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关于中学生上网成瘾而夜不.
-
红军不怕远征难评课稿听了王云杰老师这节课,整体感觉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合理,教学的时间分配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
-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动人情景,生动描写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
-
花之歌精品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多幅鲜花图)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
-
背影教学设计冯井镇中心学校李玉荣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品读、讨论,在老师引导下能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背影寄寓着作者对父爱的理解。2、学生通过品读能于朴实的语言中体会到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重点难点重.
-
语文一学科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号课型课题课前测试(限时5分钥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
-
舒兰市七里乡中心小学校精品教案(正页)学科语文年级五年课题藏羚羊跪拜课型讲读课时2授课日期总共第()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体会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2、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
-
五大连池市“国培计划(2021)”第二循环送教下乡“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初中数学学科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汇报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了解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有关概念.
-
背影教学设计陈惠雪教学目标:1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3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 .甯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