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前言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尤其将应急管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中,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我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平安和幸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推进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国民
2、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五五期间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挑战“十四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安全现状、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急管理仍然存在“六个没有彻底转变”,致即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没有彻底改变,重点领域事故多发的态势没有彻底转变,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不
3、到位的现象没有彻底改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水平低的现状没有彻底改变,基层监管一线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没有彻底改变,森林防灭火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没有彻底改变。使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特种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使得在“十五五”时期我区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二)发
4、展的机遇“十五五”时期,全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安全生产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区党委、政府的空前重视,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思想保证和政策支持。二是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快速创新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安全愿望,全
5、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巨大动力和能量。五是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对公共安全的投入将持续增加,企业安全技术更新改造等投入不断加大,将为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三、四、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6、强有力的安全保障。1 .以安全为支撑。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等三大要素为支撑,努力打造安全城市,让城市自动适应各类风险及其变化,并使这些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即使在突发事件冲击下,城市的各类功能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2 .以防控为重点。以安全风险感知敏锐、预警正确、预测超前、预防及时有效作为目标,推行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对各类风险的源头进行精准识别和全面综合管理,力争做到标本兼治。3 .以科技为手段。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淘汰安全性能较低的落后产能,大力扶持高危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不断深化工商贸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度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风
7、险监测预警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重点行业领域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化监管技术的应用。同时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4 .以人才为依托。积极引进高校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本科、研究生人才,改善应急管理队伍结构,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培树一批安全标杆企业、应急管理优秀人才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自治。(二)基本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理念,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
8、齐头并进。党建统领,依法治理。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夯实基层能力,系统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在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上精准发力。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掌握各类灾害风险规律和应急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跨界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共同体,营造全民关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
9、氛围。科技创新,精准施策。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强化实战导向和智慧应急牵引,聚焦业务实战,精准施策,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破解难题,形成基层小应用解决大问题”的典型做法。(三)总体目标到2030年,全区安全生产责任、法规制度、技术支撑、应急救援、宣教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更加完备,社会安全文明程度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效改善,重特大事故防范措施更加有效,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十五五”时期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十五五”时期平均数规划目标降幅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868%2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768%3较大事故起数00
10、4较大事故死亡人00数5工商贸十万人死亡率2.8852.33719%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6032.4476%安全生产。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水平;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机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防灾减灾。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防”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
11、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防治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演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一)夯实“六大基础”1 .坚持依法管理。加强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梳理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借助“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发展机遇,探索研究制定我区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2 .加强源头管控。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
12、制,加快治理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隐患遏制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3 .强化改革创新。一是全面深化传统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改造,特别是粉尘涉爆、非煤矿山、危化、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传统高危行业,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员”工程项目,积极推广可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二是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领
13、域风险监测预警科技手段,探讨组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探索运用光纤传感、智能雷达、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如城市道路交通、桥梁、边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自动识别、检测预警及报警处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三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我区应急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4 .深入宣传教育。一是提升各级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学习。二是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培训,探索开发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的线上、线下多种培训课
14、程,拓展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着重关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第一风险人的业务提升。5 .加强应急管理。一是健全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多举措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我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的训练,发挥各方面力量作用。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找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三是强化应急管理装备及安全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
15、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面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6 .推动学科建设。一是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相关学科建设工作,特别是研究生学科,积极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同时依托学科建设不断引进国际国内的先进应急管理经验,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能支持。二是围绕区应急管理发展需求,整合高校和应急管理研究机构相关资源,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推动高校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中心建设(含各镇(街道),以区应急管理局为依托,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培训中心、应急救援基地、应急物资仓储基地。推进应急指挥快速有效,进一步完善区应急指挥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提高指挥系统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培训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成后,可充分运用指挥中心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应急救援的高效性,不断优化区应急管理水平。逐步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区应急指挥水平和城市公共安全“自我完善”功能。(三)健全应急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