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前言3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4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4第二节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6第三节为建设多彩奋力前进7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目标指标10第三章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山水魅力熊猫城12第一节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2第二节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13第三节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14第四章践行绿色发展,打响多彩亮丽品牌17第一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长效机制17第二节持续推进美丽城乡建设19第三节全面发展优质生态文旅20第五章坚持系统治理,建设成渝高品质康养宜居地22第一节深化大气污染防治22第二节控制温室气体排
2、放23第三节实施“三水统筹”系统治理24第四节深化土壤污染防治26第五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27第六节深化固废污染防治29第六章强化风险防范,推进健康平安建设31第一节强化饮用水和地下水风险防范31第二节提高重点源风险管控水平32第三节强化风险防控与应急33第七章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34第一节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34第二节完善环境治理监管体系35第三节完善环境法治政策体系36第四节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37第八章保障措施38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8第二节加大资金投入38第三节加强跟踪评估39第四节强化宣传督导39附表1: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县
3、区位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县行政区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县地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4:县水系及流域监测断面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5:县水源地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保持。“十四五”期间,县始终将生态作为最突出的优势开展全面建设、培育和保护。森林面积及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约4.1个百分点,为川滇森林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大小凉山生物多样性分布区筑牢了生态空间,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中心“动植物基因库”持续提供保障,荣获“省绿化模范县”称号。截至2025年
4、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9%,位列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良好。2025年,县灵鹫塔断面水质类别为II类,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100%。1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8个已划定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5年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8.6%,PM2.5平均浓度为17.21gm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区县中排名第一。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县污染防治取得关键性进展。紧盯PM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狠抓柴油货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监管,严控“五烧”行为,全面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
5、。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严格固体废物和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完成全县50余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年度申报和管理计划备案工作和100余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网上申报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的29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35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县垃圾处理率100%。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划定生态红线2577.44平方公里,占比82.7%,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1万亩。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利用设施一期、二期项目建成投用。率先完成禁食陆生野生动物退出处
6、置工作,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在成立。执行“十年禁捕令”,实施珍稀保护鱼类增殖放流保持生态平衡。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理念,全面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森林碳汇开发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县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45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有效推动绿色产业体系聚能成势。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奋力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精一强二优三”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构建,三次产业占比由十四五初期的12.7:68.8:18.5优化调整为20.6:36.6:42.8。
7、县荣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品牌26个,创建首批“熊猫生态小镇”1个。第二节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绿色发展转型不够。县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距成渝地区发达城市尚有一定差距,工业结构仍然以建材、化工等资源型、高耗能型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移动源污染贡献显著。用地结构整体协调性不足,产业围城、沿江布局等现象依然存在。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空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