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总论一、规划背景“十四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极富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等思想观念成为共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县上下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思想解放、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同步小康”思路,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经过“
2、十四五”时期的努力,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但成效并不稳固。“十五五”时期,是县抢抓重大战略、加快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的机遇期,是激活后发优势、赢得新一轮区域发展先机的关键期,也是加速提升全县综合实力的突破期。根据县当前面临的形势、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自身资源条件,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融合,充分发挥其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中的作用,同时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效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高层次、多样化趋势奠定坚实基础。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总结我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
3、情况,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而成。本规划坚持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统筹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明确指导方针、主要目标,确定工作重点领域和任务,提出规划保障措施,是“十五五”期间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性文件。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县全域。三、规划年限规划年限:2026年2030年。四、规划目标到2030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立足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地位,充分发挥红色、绿色优势,推进红绿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把建设成为天府旅游名县、红色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后花园。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森林覆盖率、森林
4、蓄积巩固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环境治理效能明显增强,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国土空间布局和开发利用更加科学,生态优势转化更加有效。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五、总体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落实国家、省、市主体功能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环境保护,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做
5、好环境污染治理,促进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生态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六、规划任务“十五五”时期,全县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序推动达峰行动;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强化“三水”统筹保护,稳固水生态环境成效;推进净土减废行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强化环境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防线;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七、规划投资“十五五”期间县规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4
6、48958.21万元。第二章“十四五”规划回顾及机遇挑战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十四五”以来,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县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对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县委、县政
7、府相关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部门主要领导、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力量,压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固定内容,列入县委党校、中心组和领导干部读书班学习培训重要课题,党员干部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得到培树。县人大每年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县政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探索中小学生态环保教育课程设置。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环境保护专栏,接受群众监督,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2025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72.
8、4%、90.2%、92.31%、94.2%、95.4%,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地表水出境断面纳溪口稳定达到地表水11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沉渡潭水质保持在H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III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县城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三)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6年,县单位GDP能耗O551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1%,2017年同比下降7.84%,2018年同比下降1.15%,2019年同比下降4.75%,2025年同比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