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总则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是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村(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依据,适用于全县范围,总面积1022.4k1120规划基准年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年一2030年。规划中地质灾害隐患统计数据截止至2025年12月底。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1 .地质灾害类型据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变更调查及中小学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截止2025年12月底,全县现存各类
2、地质灾害隐患点112处,其中滑坡93处、崩塌13处、地面塌陷6处,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3处(滑坡2处、崩塌1处)。2 .地质灾害分布截止2025年12月底,全县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112处,各乡镇分布情况见表l-2o滑坡是发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质灾害类型,除龙泉街道、视头镇、石羊镇外其余11个乡镇(街道)均有分布。地域上滑坡及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地形地貌较复杂的山地区域,行政区域以门楼下瑶族乡、金陵镇及骥村镇为主。而地面塌陷多分布于县南部碳酸盐岩区沟谷凹地及平原处。3 .地质灾害灾情根据省地质灾害基础调查管理系统,截止2025年12月底县的1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出现灾情的有73处
3、(滑坡62处、崩塌5处、地面塌陷6处),灾情等级均为小型。因地质灾害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99.2万元,其中滑坡灾情最重,致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428.1万元,占县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85.8%,余为崩塌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分别为39.1万、32万。4.地质灾害隐患险情截止2025年12月底,县仍存在1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灾害险情分级标准,险情中型5处、小型107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口3373人,潜在经济损失8928万元。(二)“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 .“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
4、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深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中小学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工作。至2017年底,县完成中小学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工作,落实了中小学校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责任,为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的实施确定目标校区,为受威胁的学校提供了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完成了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数据库建设。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变更调查工作。截止2019年底,全面完成1:5万地质灾害变更调查工作,摸清了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存量、增量变化情况,更新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信息,完善省地质灾害
5、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建设。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落实、预警信息传达、应急工作指挥协调、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等防治管理四个到位提供了依据。持续开展地质灾害动态排查巡查。累计完成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600余次,准确掌握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十四五”期间县累计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58处,核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39处,完善更新隐患点数据库,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强化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地质灾害,最大限度降
6、低建设工程风险和维护费用。(2)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逐步健全加强推进群测群防。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减少人员伤亡,努力降低财产损失”为目标。一是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两卡”发放工作。“十四五”期间共发放“两卡”600余份,切实提高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防治知识,使人民群众成为灾害防治明白人。二是落实隐患点监测人员,根据县2025年底地质灾害防治台账,全县现有群测群防点112个,设立监测人员112人。普适型、专业型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县共安装2处专业地质灾害监测点,11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点,建成新型高效“技防+人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地质灾
7、害防治工作提供实时监测数据与技术支撑服务。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更加及时准确。“十四五”期间,我县借助省、市两级综防平台,加强与地方气象、新闻、电台等部门合作,通过(电视、网站、广播、微信、短信等)为全县广大民众提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服务。期内累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80余次,主动提高人民民众的主动防灾意识。(3)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避险搬迁效果显著“十四五”期间,县积极争取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并利用市场化方式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期内共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及应急处置78处,其中进行对东山岭滑坡等1处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022.81万元;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98户
8、,搬迁人口328人,投入资金490万。实施的工程治理及搬迁避让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部分未实施搬迁项目主要原因为选址困难、搬迁补偿费用低及群众不愿意舍弃老屋搬迁等。(4)地质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夯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是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以县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全县13个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县级、乡级预案,成立县、乡、村三级应急队伍,构建了“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包组、监测人员包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二是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由技术人员、基层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