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序言1一、规划背景1(一)发展基础2(二)面临形势5二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1(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11(二)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13(三)强化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15四、赋能融合基础设施发展16(一)深化工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16(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转型18(三)推动能源互联设施提档升级20(四)加速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建设21(五)强化政务服务设施集约整合26五、统筹创新基础设施布局27(一)布局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8(二)构建高质量产业技术基础设施29(三)建设高层次科研服务基础设施31六、打
2、造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新效能33(一)提升新型基础设施供给侧能力33(二)开拓新型基础设施需求侧空间34(三)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开放共享35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36(一)融入区域协调发展36(二)促进城乡协同融合37(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39八筑牢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屏障39(一)构建网络安全监管保障体系40(二)提升网络可靠稳定运行水平41(三)增强网络安全运营保障能力41九、保障措施42(一)健全组织体系43(二)强化要素保障43(三)加快项目建设43(四)强化招商引资44(五)严格督查考核44附件145附件248序言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
3、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又是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支柱,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根据省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紧扣后发先至新的历史定位和新的奋斗内涵,大力推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发展,加快构建泛在互联、全域感知、数据融合、创新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构
4、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从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出发,涵盖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覆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从打造发展新效能、推进协同发展、筑牢安全屏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规划范围为市全域,规划期限为2026至2030年。一、规划背景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
5、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开展“十五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新型基础设施为依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国家东
6、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和发展机遇,突出“强富美高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内在需求,促进新型信息消费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积极推进5G、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全市数字底座逐步夯实。截至2025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2429座,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城5G信号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2080G,比“十二五”净增1300G,城镇和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均达到100Mbpso全市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约2500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长度约17500公里,拥有宽带接入端口数306
7、万个,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141.35万户,基本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初步显现,高新区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具备80PB存储能力,可提供1808核CPU计算、58T内存和800T存储,中国移动分公司连云新城云计算中心、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成功申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初步具备开通能力。融合基础设施加速融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拥有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49家,累计建成省级星级上云企业185家,创建工信部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全市智能制
8、造工程深入实施,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9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7个、省级示范智能工厂项目2个,石化产业基地成功获批国家智慧石化产业试点示范创建园区。全市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加快推进,建成覆盖市县乡村“一网四级”一体化政务平台,移动政务服务在政务移动APP客户端标准化应用接入超50个,居全省第二。率先在全省建成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电子证照部门覆盖率100%,位居全省首位。创新推出具有特色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教育、养老、交通、环保等场景数字化应用不断普及,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加大布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成功落户,成为苏北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新型 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