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轮流发言小课堂.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轮流发言小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轮流发言小课堂.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轮流发言小课堂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每当进行集体讨论环节,总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甚至直接站起来大声表达,导致其他孩子的声音被淹没。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因没有机会开口,逐渐失去参与积极性。为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规则意识,我决定开展“轮流发言小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有序表达,尊重他人发言机会。二、案例描述活动当天,我组织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向他们介绍新规则:每人手持“发言棒”,拿到的小朋友才能发言,发言结束后需将“发言棒”传递给下一位。刚开始,孩子们充满新鲜感,但随着讨论话题“周末最喜欢做的事”展开,场面很快失控。轩轩抢到“发言棒”后,滔滔不绝地讲述
2、自己去动物园的经历,其他孩子却坐不住了,有的开始交头接耳,有的伸手去抢“发言棒”,朵朵更是着急地站起来说:“我也去过动物园,我也要说!”面对混乱,我先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引导他们观察“发言棒”传递的路线,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接着,我请拿到“发言棒”的孩子发言时,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倾听,并鼓励大家用掌声回应发言者。慢慢地,孩子们开始适应规则,发言变得有序。轮到平时沉默寡言的小雨时,她拿着“发言棒”紧张得声音发抖,其他小朋友投来鼓励的目光,我也蹲下来轻声引导,小雨终于完整地说出自己周末喜欢和妈妈一起画画。当她结束发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雨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发展特点来看,
3、大班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阶段,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尚未完全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所以在活动初期容易出现争抢发言的情况。而部分孩子的倾听习惯较差,没有意识到尊重他人发言的重要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发言棒”这一教具的引入,将抽象的规则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有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轮流发言的规则。通过闭眼倾听、掌声鼓励等方式,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感。此外,教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在关键时刻稳定了课堂秩序推动活动顺利进行,体现了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导者角色。四、案例反思此次“轮流发言小课堂”活动,既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倾听他人,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规则讲解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个别幼儿的理解能力,导致部分孩子初期对规则认识模糊,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情绪的关注还不够细致,没能及时发现一些孩子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活动前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规则,例如通过情景模拟、儿歌等形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同时,要更加注重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合理调整发言顺序和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此外,还可以将轮流发言的规则延伸到日常教学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轮流 发言 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