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docx
《“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防震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内容,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对深入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省防震减灾条例(2On年7月1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我市实
2、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发展形势(一)“十四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化防震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地震灾害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1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了新郑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不断强化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持续加强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实施和推广,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对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严格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3、设计和施工,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及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2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持续优化地震监测网络布局,持续推进完善“一县一台”台站建设工作。完成市地震台站标准化建设和市地震台网中心(一期)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49个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站建设(包括新建1个基准台、改造3个基准台、10个基本台和35个一般台)选址和基础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市)完成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工作,形成了较全面的地震监测网络,提高了地震监测速报能力。不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
4、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工作,全市已建成68个宏观观测点,配备了669名灾情速报员,群测群防体系得到加强,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得到提高。3 .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373件,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机构改革后的组织架构,设置并完善了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为全市的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设了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实现与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了调查评估系统,基本实现对全市各区域设定地震的灾害损失进行事先评估和对现有地震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全市初步建立起4类共计2986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5、。采购了300多个品种,近2000余件的装备物资,基本满足了市本级地震现场指挥部、工作队的工作需求和地震应急志愿者训练的需要。持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各类地震应急避险避难场所121处,建成区人均面积已达1.5平方米。4 .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形成了公益部门、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丰富和创新宣传载体,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六进”活动常态化,营造了防震减灾良好文化氛围。开发了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动漫宣传教育产品,充分发挥多媒体、客户
6、端等新媒体的作用,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弘扬防震减灾文化,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十四五”期间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6所、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4处、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7所、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2处;防震减灾知识社会公众普及率显著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二)“十五五”时期历史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
7、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三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狠抓责任落实,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科学技术进步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为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五是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三)“十五五”时期面临问题与挑战“十四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防震 减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