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推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挑战(一)“十四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区贯彻执行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各项污染减排与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环境质量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系统化
2、、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十四五”期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三降一增”,PMio、PM2.5和NO2浓度年均分别下降11.7%、11.3%和8.7%,2025年空气优良天为230天,较2015年增加114天,取得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以来最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辖区内市控及以上地表水体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由地表V类水提升至地表IV类水体,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
3、面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O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全区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除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全域覆盖,完成区域内生物质锅炉和煤气发生炉拆除改造工作。累计削减生物质燃料燃用量1.5万吨,削减燃煤量50.1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72吨、氮氧化物10.08吨、烟尘排放量8.4吨。对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进行摸底排查,共排查2735家企业,确定重点企业34家,完成各类污染源数据成果并将源清单提交至市局。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对辖区内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提高VoCS排放重点行业企业收集处置
4、能力。“十四五”期间,排查散乱污企业627家,其中整顿规范331家企业,取缔关闭299家企业,全面完成306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整治。积极落实常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安装一级、二级保护区界桩153个、标识牌和交通警示牌22个。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须河八仙桥断面年均值达标,贾鲁河、金水河全年稳定达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录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地块6个,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生态保护持续加强。积极推进“两纵两横六湖一库生态建设,须水河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水系绿化35万平方米,柳湖、秀水河具备注水条件,贾鲁河综合治理主
5、体工程建成蓄水,石佛沉砂池至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全线完工,牛口峪引黄工程实现供水,西流湖公园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园林绿化提质发展,新建综合性公园、区级游园、街头绿地126个,绿化提升12条生态廊道、73条道路、1条林业生态景观带,完成生态廊道贯通工程103.4公里、铁路沿线绿化24.3公里、南水北调生态公园14.2公里,造林1300亩、森林抚育1800亩,新增绿地6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63%,连续两年获评市“月季花杯”园林绿化建设金杯单位,初步形成“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园林绿化格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
6、护督察整改。制定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十四五期间,区共建设49套空气微型站监测设备。(二)“十五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五五”面临的机遇。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全市“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新发展格局中,区作为市“中优、西美的重点区域,也是区深
7、入推进以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努力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五年。都市圈建设全面加速,区有望发挥中心城区优势,进一步承接集聚各类高端要素,提升城区发展竞争力。新基建、新经济蓬勃发展为区注入强劲动能,5G、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基建大力推进和新技术深度推广应用,有利于区主动融入“数字”新时代,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能支持。“十五五”面临的挑战。区发展也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区传统纺织服装等都市型工业规模偏小、领军企业缺乏、
8、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受疫情影响商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拉动力量逐渐减弱,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创意、新消费等新兴产业、新动能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二是创新基础薄弱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不相匹配。科技型企业总量规模小,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低,科技人才和高端人才缺乏,二砂文创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等平台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全市各区(县)竞相发力,纷纷通过搭建良好发展平台,强化招商引资,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端要素资源,区面临培育新优势和“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双重压力。“十五五”面临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五五”时期,区面临高水平保护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