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市“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指导市“十五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十四五”发展回顾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基础坚实,行业齐全、体系完备,具备全部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
2、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制造业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在全国、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一)制造基础“更坚实”。“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83家,拥有洛铝集团、石化、万基控股等14家超百亿企业。“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1家,市级“小巨人”(培育)企业3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3家,一拖集团、中信重工等9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头雁企业,建龙微纳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单体分子筛产能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3、基地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区域)。连续3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3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二)综合质效跃上“新台阶”。全市工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491亿元增长到“十四五”末的1854.9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制造业发展第一梯队。“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1638.1亿元,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8%、占GDP比重达31.9%,保持合理稳定。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7、全省3.1个百分点,充分保障疫情期间各类物资需求。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4、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两位数增长,规上制造业利润率达4.5%o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制造”产品品质、可靠性和安全性持续增强,培育了“东方红”“LYC”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三)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十四五”末,我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8%、居全省首位,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08%,规上工业企业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数达673人、较“十二五”末翻番。高质量创新载体培育成效明显,拥有创新龙头企业20家、占全省1/5,创新平台载体1900余家、较“十二五”末翻两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6家。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为全国第12家、全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5、省轴承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在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4家。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造”,工业核成像技术、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等重大研发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奋斗者号”“嫦娥五号”“复兴号”、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闪耀创新元素。(四)产业结构迈向“高先新”。新动能加快孕育,”十四五”期间,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3.2个百分点。主导产
6、业亮点频现,装备制造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以农业机械、轴承、大型成套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工程机械等五大领域为主导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石油化工产业具备100O万吨原油加工、21.5万吨PX、32.5万吨PTA、38万吨聚酯、20万吨乙二醇等生产能力,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建成全国产品尺寸范围最大、用途覆盖面最广、品种最齐全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LYC轴承时速250公里高铁轴承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种机器人、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产品初具规模。成功引进银隆新能源汽车、格力智能空调、卡勒幅综合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填补我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端医疗器
7、械等领域空白。(五)转型融合再登“新平台”。智能化改造蹄疾步稳,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相关试点40余个,上云企业超9000家,6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技术改造成果丰硕,LYC轴承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铁路客车轴箱轴承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应用计划示范项目,河柴重工柴油机等119个产品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优势制造企业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龙头企业。建成5G基站691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和县城建成区5G网络基本覆盖,洛伯集团建成国内首个5G应用智慧矿山。(六)绿色循环取得“新成效”。
8、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5%,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由1595万吨标准煤降至1300万吨标准煤,水消费总量由31341万吨降至30745万吨。高耗能企业得到有效限制,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由72个降至58个,城市建成区内一批高排放工业企业实现搬迁改造。工业“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建材、鞋业、钢制家具等特色产业整治提升成效显著。绿色化改造加速推进,全市共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园区)27家,规划建设偃师、宜阳、新安、伊川四个静脉产业园和绿色铸造产业园。(七)内外开放再上“新高度”。积极引导外资建设,营造开放环境,提升开放势能,拓展国际市场,中欧科创园、中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制造业 质量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