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docx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班级】高一一班【时间】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程标准】通过把握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各朝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够理清儒学、道教、佛教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线索。史料实证:通过灭佛、反佛相关史料分析,掌握三武灭佛、儒学复兴等史实。历史解释:通过学习,能够详细解释魏晋玄学、玄奘取经等历史名词。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通过对中外交流的学习,意识到各国文化交流与冲突。【教材分析】第八课三国
2、至隋唐的文化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第八课旨在讲述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领域与文化领域新的发展,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教材给出的材料足够丰富,需要补充的有对三武灭佛、韩愈复兴儒学的详细解释,再加上文学艺术更多图片与文字史料的补充,可以使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比较直观的体会到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的繁荣程度。【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比较浅显的认识过这一时期文化发展情况,没有了解过儒释道具体的发展情况,也没有接触过“三教并行”这一概念,需要详细讲解。另外,在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同学们有从图片、文字等方式了解过,更深层次的例如风格、发展原因没有
3、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方面,知道玄奘西行,没有具体了解过中国佛教对外的传播,遣唐使、港口城市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儒释道在各朝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及影响难点:三国至隋唐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给出“洛阳白马寺”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在浏览课本最前面对白马寺的介绍,了解一下白马寺。白马寺呢,是东汉时期汉明帝下令建造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建造白马寺吗?答:给西域高僧居住。没错,汉明帝知道远处的西方有一种中国所没有的被称为“佛”的神明,就命人到西域去寻来一些记载佛的思想的佛经,并带来了两位高僧,汉明帝为这两位高僧建造了白马寺,让他们住在洛阳并宣讲佛法,向民众传教。这个
4、时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那在这之后,佛教在中国是怎样发展的,与中国已有的主流思想儒学、本土宗教道教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了解一下当时繁荣多样的文化成就。【新课讲授】【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两汉时期前面我们讲到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学们回忆一下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什么样的思想文化政策呢?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错,当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候,儒家的理论和学说是当时最正统的思想,处于独尊地位,发展的极为繁盛。除了儒学和佛教之外,其实中国本土也出现了自己的宗教。(给出“太平经”、张角图片)太平经成书于东汉中后期,内容包罗万象,主
5、要是对黄老之学的阐释和发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太平经问世之后,太平道就根据它的理论和学说逐渐发展起来,张角是太平道的创始人。道教建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讲述,通过表格来总结一下两汉时期三家的发展。儒学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处于正统和独尊地位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并开始传播道教刚刚建立并有初步发展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在两汉时期,儒学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佛教和道教才刚刚发展起来。2、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阅读课本第二段内容,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并将表格填写完整。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了儒
6、道思想,渐趋本土化。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大家归纳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流派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它们有交流也有融合,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有了新发展;佛教开始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这更加适合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道教也吸收儒佛思想,贵儒又尊道,在民间广为传播。大家要注意的是,这时佛教和道教在民间很盛行,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儒学仍然是最尊崇、最正统的思想。除了儒学、道教和佛教之外,魏晋时期因为特殊的环境,还有另外一种学说的出现。大家阅读课本第43页历史纵横的内容,了解一下魏晋玄学的相关内容。大家能找到魏
7、晋玄学出现的背景吗?答: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十分频繁。没错,经过第五课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变化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当时是一个纷乱割据,动荡不安的年代,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繁多凶残的政治斗争,社会上开始出现玄学。大家平时开玩笑的时候会把那些难以捉摸、有关运气的事和“玄学”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有依据的。“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道家(道家不是道教)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来解读儒家经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隋唐 文化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