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件资源
(共13544
份)
用时:32ms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其次课时)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流利、有感情她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实力目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通过信中.
-
绘本给乌鸦的罚单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一、绘本解读给乌鸦的罚单是闻名的作家王一梅和画家钦吟之共同创作的一部作品。给乌鸦的罚单讲解并描述的是乌鸦信守诺言,坚守诚信的故事。乌鸦怎么会收到一张罚单呢?缘由是乌.
-
12.3.2两数和(差)的平方一、教学目标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2、能较熟识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3、会用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
-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经验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能娴熟运用律简化运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二、过程与方法在详细情境中探究运算律,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困难问题能.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一、开宗明义,直入课题好,小挚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摇头。第一句,我们每个小挚友都有自己的好挚友!其次句,我是你们的好挚友!第三.
-
绿色的金鱼教学设计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 .相识“金、.
-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愿,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情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挚友,成了.
-
紫色风铃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相识十个生字,能规范、端正、整齐她书写8个字,留意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
给熊猫贴嘴巴教案教学设计给熊猫贴嘴巴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视察一次嬉戏的过程。2、能连贯地,有依次地说说这次嬉戏的过程。3、学习用“先接着最终”、“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教学时间:一.
-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解并描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 .让学生感受有关.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创设情景1、老师今日想送给大家一幅画。请细致看,细致听。(边画,边说:画上有高高的山,山顶上住着松鼠。山上有一条小溪,小溪流啊流,流到山脚,流过了小熊家门口。)2、有一.
-
绿色帼烟教学设计共享绿色蛔蛔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能体会文中的美词佳句,领悟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教学重点:1、培育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实力。2、体会文.
-
马虎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母语基础,相识三个生字。学写三个生字。2、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乐趣。3、通过读幽默故事,发展思维实力和想象实力,体会幽默蕴涵的道理。培育学生擅.
-
绿娃娃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挚友一样在强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1、.
-
绝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说明绝句是唐代闻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调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楚,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吟诵诗句,层.
-
给助人老人的一封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得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2要留意表达清晰帕特鲁普内心地感受和应当表示的感谢之情。3、要留意书信的格式。.
-
纸船和风筝课文内容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
-
童趣教学设计略案第一课时内容简介:学生通过查一查,读一读,议一议等环节基本扫除了文字障碍,能顺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大意从整体上有所了解。对作者和浮生六记已有所了解。其次课时K教学目标D1、借助注释和工.
-
竹影教学思索和教学设计竹影教学思索和教学设计竹影教学思索和教学设计周凌语文工作室竹影的教学思索文/周凌这个单元有两篇课文,我是比较胆怯的。一是安塞腰鼓,一是竹影。安塞腰鼓的胆怯是文章太好,怕不能让学生.
-
童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堂整体设计思路】本文系该届初一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过早过深的讲授文言学问将影响学生对古文按部就班的认知规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宜在字句上过分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