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持续推进“十五五”时期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履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职责,依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区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重点强措施,改革创新促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民生托底保障
2、网络更加密实。一是低保、特困供养等托底功能充分发挥。“十四五”期间,我区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相适应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区社会救助标准持续提标,2025年城市低保标准为83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为680元/月人,相比“十二五”时期末,分别增长43.1%和112.5%,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2亿元。2025年城市特困标准为1660元/人/月,农村特困标准为1280元/人/月,相比“十二五”时期末,分别增长1187%和265.7%,累计发放城乡特困人员供养资金7245万元。二是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起覆盖所有困难
3、群众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临时性困难的家庭最高可以按照12个月的低保标准给予基本生活救助。简化审核审批程序,针对急难型救助,采取“容缺审核确认”、“先行救助”等措施简化程序,提高救助时效。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情况紧急的直接予以救助。“十四五”期间,累计救助出现临时性困难群众9396户,发放临救资金1070万元。三是慈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更加有力。坚持普遍救助与重点救助相结合,不断扩大慈善救助惠及面,十四五期间,累计筹集和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687.78万元;发放慈善救助款物1135.7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5万人次。出动救助车辆3750台次,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00
4、人次左右,其中,未成年人19人次,妇女486人次。四是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散居孤儿供养标准逐年提高,从2015年770元/月增长到2019年1560元/月,孤儿人数由34人逐年减少到16人。主动作为,部门联动,形成42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区16个街道各选配了一名儿童督导员,277个村、77个社区各选配了一名村(居)儿童福利主任,负责定期走访儿童家庭,及时发现留守困境儿童。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立区儿童福利综合服务大厅,在全区124个村建成“儿童之家”,在全区14所中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关爱服务站。2、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激发。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不断
5、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一是城乡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创建162个城乡标准化社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全区13个街道(开发区)办事处的85个村(大队)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实效。二是基层民主建设持续强化。完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引导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建设和自治事务。开展“党旗领航、村民理事”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初步构建了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以村干部包组、小组长联户、村民联动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三是社区多元共治活力不断激发。“十四五”期间,区不断深化“三社联动”协同基层治理机制,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
6、养力度,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将行政资源、专业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重新整合,协调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建立社工服务中心1个,挖掘培养社区领袖11人,培育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5个。完成纸坊街“三社联动”平台建设,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3个、培育重点社区社会组织14个、培养社区社会组织领袖70个、社区居民领袖35人、培育志愿者骨干40人,组织开展沟通技能等专项培训15场次,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一是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越来越大。全区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63处,其中互联网+居家养老”线下服务网点3处、社区居家服务中心59处、农
7、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和服务点184处、养老机构17家(其中区公办1家、社区养老院3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家、农村福利院11家),总床位数5466张,全区90%以上乡镇(街)建有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设施,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了养老服务站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点,建成老年宜居社区32个,全区半数以上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标准。二是公办养老院为老服务功能越来越优化。全区12家农村福利院“一院一社工”项目顺利启动,社工人员全部到岗开展服务。金口街农村福利院、山坡街农村福利院和五里界街农村福利院等3家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建设完毕。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多样。与幸福社工、炎黄、晚晴
8、枫等养老服务商签订服务合同,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区“互联网+居家养老”区级信息平台系统,建立了社区、街道、区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了覆盖80周岁以上人群的高龄津贴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6038.34万元。投入资金近1766.35万元,为全区特殊困难老人购买了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办理老年证57306个,建立实施了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制度以及老年人群在全市景点、风景区参观游览,医疗机构就医、就诊,乘坐公交等分类优待政策。投入资金630万元,为全区城乡60岁及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4、民政专项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婚姻登记规范高效。不断强化婚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政 事业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