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第一章总体思路1.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使命,坚持并牢固树立保护意识、长远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绿色发展理念。以“一圈两河三山”生态安全屏障为发展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宜居提供绿色生态支撑保障。1.2基本原则1. 2.1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坚持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加速推进信息化,强化
2、科技与人才保障,深化技术推广应用,创新林业科技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惠民举措,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更好地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1.2.2坚持协调推进、重点突出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科学保护,统筹安排,长远谋划,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的突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问题。L2.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
3、道路,全力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L2.4坚持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互动,”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引入一批战略性农林产业合作伙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L2.5坚持民生为主、生态惠民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强生态旅游与康养,推进三产融合,加强林业品牌培育,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生态服务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福祉。1.3规划目标到203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
4、04.0万亩以上,有林地面积达168.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不低于70%和74%,活立木蓄积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不低于560万立方米和3.3立方米/亩,公益林面积不低于114.75万亩,天然林面积保持在94.5万亩以上。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97亿元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100万吨以上。星“十五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表要素指标属性2025年林地保有量(万亩)约束性204.9495204.8265石林地回积(万亩)约束性160.0000164.0480森林覆盖率(%)约束性70.2470.75林木绿化率(%)约束性71.9572.27活立木畜积堇(万立方米)约束性452.28473
5、.94单位面积蓄积量(立方米/亩)约束性2.82.9公益林保有量(方由)约束性113.6265113.8878天然林保有量(万亩)约束性95.211095.2110介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亿元)预期性92.6394.97森林植被总碳储里(万吨)预期性95.1497.54第二章空间布局与管控规则2. 1空间布局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生态发展特点,科学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以“一圈两河三山”生态安全屏障为发展重点,构建县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 1.1“一圈”为蓝图“一圈”即筑牢县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绿色和谐的县域生态圈。2. 1.2“两河”为纽带重点推进酉水河、长潭河等水系河水碧道建设,
6、全面推进生态廊道、景观绿道的建设,着眼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保护地之间,围绕山脉、水系、通道等区域,着力推动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以此为纽带沟通连接县域生态圈,形成完备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2. 1.3“三山”为建设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绿色协同发展,以吕洞山、白云山、灵角山等区域为建设重点,统筹推进生产的绿色转型,促进生态品质的提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格局。2. 2空间管控2. 2.1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由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组成。生态空间实施差别化用途管制,原则上,生态保护红线与一般生态空间分别按照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要求管理。生
7、态保护红线采用正面清单准入管理,原则上严禁开发建设活动。一般生态空间采用准入管理,允许在不降低生态功能、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和结构布局调整。2. 2.2农业空间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基本原则。处理好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乡村就地绿化美化提升,延续村庄山、水、田、林、湖的整体格局;传承民俗民族和传统文化特色,体现自然、文化风貌特色。应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山地、林地、水系等,维系生态用地与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格局的有机联系。2. 2.3城镇空间以“显山、露水、见林、透气”为基本原则。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山体、水系、林地等自然要素的关系,加强城市公园绿地、防护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业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