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前言区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把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先行区的重要规划。科学谋划和精心编制区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省、市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以及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全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2、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五年。全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动力,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日益提高,为“十五五”时期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3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31%,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6.54%,“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31%,圆满完成“十四五
3、”既定目标。大力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山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薄弱学校105所,推进普通高中扩容建设,完成区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基本形成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格局。二、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推进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集团化办学、大班额化解等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23亿元,重点向薄弱学校和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完成新建、改扩建教学楼等建设项目87个,新建学生宿舍项目197个、教师公租房7496套,改造薄弱学校建设项目105个,建成义务教育项目191个。新增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91
4、套、实验室成套设备120套。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5475套、图书650余万册,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全区师生及家长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云平台注册达37万人(次)。建成教育云资源和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优质资源在城乡、校际之间能够共享。现代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基本满足需要,教育服务水平显著跃升。累计招聘、引进教师1321名,其中特岗教师990名,面向社会招聘教师235人,引进部属师范生及硕士研究生等96人,招募幼教志愿者2046名;培育省、市骨干教师和教学
5、名师名校长210名;加快教师学历提升,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5%以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高效课堂建设示范龙头学校15所,逐步推开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以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形成20个教育集团,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均衡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累计化解大班额1702个,其中超大班额722个,化解率100%。出台区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等教育管理制度50余个,全方位提升教育保障能力。“老校长下乡”工作深入实施,“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顺利通
6、过评估,共遴选老校长4名,对口服务乡村学校4所;建立家长学校405所,推进家校合育,全方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三、教育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深入实施控辍保学、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东西部教育协作、校农结合、职业教育“黔匠班”招收精准扶贫学生、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建设等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双线承包责任制”,劝返复学学生1483人。累计发放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2293万元、学前教育资助1397万元、中职助学金1114万元、免学费1035万元、精准扶贫资助款10681万元、减免贫困高中免学杂费和学费1305万元、助学金6947万元、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106702人、发放助学贷款
7、资金73782万元。全面实施955所学校(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覆盖所有民族乡(镇)。扎实推进苗、汉“双语”教学,涉及幼儿班、小学班、初中班、高中班共14个“双语”班级,整合12名苗、汉兼通“双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通过教育扶贫,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专栏1:“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增长情况主要指标20152025藐值年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6.890.11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1896.311.1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6592.316.66“十四五”以来,全区在教育资
8、源优化、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质量仍需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弱”“城镇挤”现象仍然突出,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仍然短缺,择校择班问题依然突出。学生德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形式化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现代教育管理水平还需加强,重规模轻内涵、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尚需提升。二是校点布局仍需优化。随着教育形势的新变化、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全区教育规划相对滞后,校点布局不尽合理,尤其南部新区、德溪新区学校建设跟不上,就学压力大。经过多轮调整后
9、,学校(幼儿园)布点多、规模小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师资水平仍需提升。名师名校长总量不足,骨干教师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职称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学前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尚有政策壁垒。四是教育投入仍需加大。囿于全区经济总体水平,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略显薄弱,部分教育工程项目推进缓慢,教育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教师数量增加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保障力度不够。第二节环境形势一、面临的机遇“十五五”时期,是试验区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10、时期,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政策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将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及“双减”政策,推进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将为教育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性机遇。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将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提出新要求,中央、省、市对教育的投入也将不断加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三是改革性机遇。“十五五”期间,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将加快推进,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
11、和“双减”政策落地的教育人事制度、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评价等热点难点问题将进一步得到破解,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二、存在的挑战一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期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如何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把握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何在发展目标上对标高质量,在发展思路上体现高质量,在资源配置上支撑高质量,在任务举措上保障高质量,实现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盼。二是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对教育的挑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
12、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省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及市委、区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对区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教育改革创新任务重,配套支撑跟进要求高,对教育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找准发展定位,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品质,整体提升教育水平,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
13、不充分的问题刻不容缓。专栏2:“十四五”教育普及程度与全市、全省对比主要指标区市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190,179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3197,5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3191.0790.7第二章发展战略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加快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
14、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使教育同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好基、开好局。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优先发展、凸显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点,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坚持提高质量、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紧紧围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强教育科研和师资培养培训,全面加
15、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体育固本、美育熏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养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提高普及普惠程度和办园质量,加快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解决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办学设施设备改善,加快推进公办强校计划和高考综合改革,统筹推进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强师工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四、坚持深化改革、重点突破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抓手,破解影响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着力落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和育人主体功能,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推进人事制度、高考中考、集团化办学、教研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领域改革。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管办评分离,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厘清责任边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第三节发展思路“十五五”期间,全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统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