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录前言2第一章县十四五”水利发展成就2第二章县水安全保障形势10第三章“十五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18第四章加强水资源节约与管理23第五章构建全县现代水网体系26第六章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28第七章提升防御洪旱灾害能力33第八章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35第九章强化水利行业监管38第十章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44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45第十二章保障措施49第十三章重点水利项目简介51第十四章附表及附图63“十五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我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
2、济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在总结全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究提出了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县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县“十四五”水利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县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3、实施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强水、协调兴水、绿色助水、开放活水、共享惠水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建设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水利扶贫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真抓实干,并取得较好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节水利建设成效实现新跨越“十四五期间,我县水利十四五”工程建设投资9.52亿元。其中获得中省补助资金的项目有:回龙寺水库、灵泉寺水库(2个新建中小型水库),嘉陵江引水工程,
4、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沟治理(14.52千米),农村安全饮水管网延伸工程(417处),分散式打井(7432处)等重点水利项目。“十四五”期间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打井等工程解决了全县22.56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十二五”规划的回龙寺中型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灵泉寺小(一)型水库;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部分)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完成大高滩、回龙水库等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了大水河水库、丰谷寺水库、仁和水库等3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推进回龙、响水滩、大高滩三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高效节水改造及渠系配套156千米;小型水利养护维修项目方面完成山坪塘整治176口,
5、恢复和新增灌面共计5.12万亩;完成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面积1.75万亩;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第二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个层级和河、库、塘、堰、渠五大水体的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网格长组织体系,对新发现的污染源及四乱”等问题及时纳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限期整改销号。城市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3.75%o县共有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万家沟水库水利风景区、大高滩水库水利风景区、回龙水库水利风景区、东湖水利风景区、玉屏湖水利风景区、红岩湖水利风景区、翠湖水利风景区)o在“十四五期间,全县设立
6、河长754名(县级河长24名、乡级河长238名、村级河长492名)、警长108名、检察长12名,县级河长联系单位17个、乡级河长制办公室27个、民间河长12名和“河小青志愿队伍47支,强力推动河湖治理工作。创新开展县级河流水质监测分析,推动小流域治理,完成全县12条县级河流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落实20262030县级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按季度监测通报,完善评价体系。纵深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联控工作,与重庆市合川区、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蓬安县、市区、市华釜市、市武胜县相邻6个区县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监测预警、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
7、机制。落实日常巡河。开展河长巡河问河5万余人次,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2次,发现污染源439个,已完成整改338个。第三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水旱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我县完成中和、罗渡、苟角、西板等乡镇堤防工程,大大提升了场镇的防御能力;完成双桥、净石沟、杨房沟等2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和维修山坪塘176口。全县24个乡镇新安装山洪标识标牌228套。每年开展水务管理和防灾减灾知识培训1场,共计300余人次。全县72座中小型水库建成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积极推进防汛抗旱
8、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基层防汛减灾体系,各乡镇(街道)编制完成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十四五期间,我县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组建县、乡、村三级防汛抢险队伍113支;储备冲锋舟8艘、橡皮舟10艘、编织袋23.7万条、救生衣7500件、救生圈4200只等救援物资;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08场次,开展防汛督查HO余次,对水库防汛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排查出问题12个均已完成整改。“十四五期间,我县成功应对2018年713特大暴雨洪灾以及渠江、嘉陵江和中小河流100余次洪
9、峰过境,全县重要江河堤防、水库水电站无一溃堤溃坝,无一人员伤亡,实现安全度汛。第四节农村水利保障有力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3.3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1处,设计日供水规模5.8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水能力4.23万立方米,覆盖全县27个乡镇(街道)469个行政村(社区),实际供水受益农村人口62.4万人,自来水覆盖率达85%以上。十四五”以来建成青鱼塘、红旗、高升3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8处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4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2018年投资1215.42万元,完成整治灌排渠道3.1公里、山坪塘46座,新建蓄水池14口、泵站1座,完成高效节水1500亩,
10、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4万亩。2025年投资850万元新建和维修山坪塘85座。“十四五”期间,建立健全项目补助、财政补贴、涉农整合、业主投入、群众自筹五方”投入机制,完善维养项目投入机制。全面推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民办公助”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导、部门督促、村社(协会)组织、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完善维养项目建设机制。积极落实基层站所指导、镇村主体、协会补充的管护制度,及时明确水利工程产权主体、管护主体以及管护人员,并签订管护协议书,完善维养项目管护机制。第五节行业监管不断完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完成13座小水
11、电下泄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建设,下泄生态流量实现持续达标。全面完成15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取水许可清理,规范农业取水行为。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根据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加强全县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上狠下功夫,通过强化审批、严格执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强力推进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大力宣传等方式全面推动水土保持预防监管工作。第六节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全面落实农村饮水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
12、制度。积极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水利放管服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不断加大社会资本和专项债券等金融资金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十四五期间,我县实行处置权限下放。坚持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本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原则,严格落实主动避让、提避让前、预防避让,改变传统临灾处置模式,将山洪灾害临危应急处置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0在遇突发险情时,大打应急避险提前量,各乡镇(街道)有权先行应急转移受威胁群众,再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统筹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末级渠系和计量设施,畅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制定出台县
13、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岳府办发201754号),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核定调整农业供水价格,同步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生产模式促进农业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进行奖补。第七节治水管水持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全县行政执法和行政检查衔接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行政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行非强制执法方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到有效控制。编制了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县水功能区划,采取科学分析、民
14、主协商、行政裁决等程序,形成各行政区和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各分配单元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以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的取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我县十四五”期间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协调发展。县严格规范职权行使,对水利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规范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十四五期间,我县严格水行政执法。一是开展河道执法专项整治。开展河湖执法检(巡)查845次,出动执法人员2940人次、执法车辆1216余台次、船只173次,现场制止违法行为169起,发出责令停止违法
15、行为通知书65份,立案查处8件,罚没款130.45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件。二是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分类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强清四乱”问题整改,共整改完成河道乱占”问题2个、河道乱采问题8个、河道乱堆”问题5个、河道乱建问题15个;投资69.7万元建成河道采砂智能监管平台,实行采、运、驳、销全覆盖监管。第八节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对接市水务局,对标学习“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通过市水务局与河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小平干部学院挂牌成立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I()中心,构筑校地人才支撑、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助推县河长制工作开启新征程、再迈新台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与合川区等签订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积极探索跨界河流治理新路径。第二章县水安全保障形势“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抓好水利大发展、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突破的重要时期。第一节水安全保障现状1.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利工程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谋划部署,坚持兴利除害生态并重、开发节约保护并举、蓄引提并行,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水资源配置网、防洪排涝网、水生态保护网,防汛抗旱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持续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水安全基本保障。截至2025年底,我县现有主要蓄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