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一、序言1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1(一)发展基础1(二)形势挑战5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四、重点任务10(一)立足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11(二)聚焦教育公平与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集群优质发展13(三)突出“双元”育人与工匠精神,促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15(四)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17(五)突出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引领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19(六)强化技术服务与智慧创新,促使智慧教育升级发展。22(七)着力公共服务与全民共享,推动终身教育开放融通发展24(八
2、)凸显“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推动国际交流跨越发展25(九)聚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推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26(十)推动教育投入与多元共治,实现治理现代化健康发展30五、实施条件与保障31(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1(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32(三)推进教育法治建设33(四)强化规划实施评估33(五)完善落实规划推进机制34市“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一、序言“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全面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的关键五年。根据国家、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和省“十五五
3、”教育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市“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十五五时期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蓝图,也是全市教育系统共同的行动纲领。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战略,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为全面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高质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
4、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全市教育事业“四个一流”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针对教育资源供给、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发展均衡等重点问题,系统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居苏北前列,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全省领先。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公平有效保障。20
5、19年全省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满意率分列第二、第四、第六。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5%,义务教育达省基本办学标准学校比例居全省第五、苏北第一;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覆盖率100%,教师合理流动比例达17.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2%,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比例达94.29%;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9年教育,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创建省中职领航学校建设单位3所、建成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7所、省优质特色学校3所、市级示范性职
6、业教育集团5个,建成市级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全市97.7%以上的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标准,城市和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达54%、48%以上;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54%以上。海洋大学成功更名。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艺术教育居全省前列,籍大学新生体质监测居全省前两名。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达标率100%。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在省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测试中,居全省前列。高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职业院校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国家级金牌12项、省级金牌21项;全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分获二等奖2项,特等奖2项;中小学教师论
7、文竞赛在全省年年夺冠,省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奖数实现历史性突破,省教科院发文推广市教育科研经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新“333”工程,实施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和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项目,培育港城名师等骨干教师5000余名。创新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教师培训系列机制;建立覆盖各学段全学科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79个,培训培养乡村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175人次。打造“青蓝课程”“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等培训品牌项目,每年培训教师达9000人次。实施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分类分级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现教师工资待遇逐年增加且三
8、年内不低于本市公务员。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苏教名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521”工程培养对象近550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增强。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均达100%。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99.5%。建成并推广使用全省首家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公益平台“云海在线”。60%的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创“智慧校园省级示范校7所。在全省率先建设教育大数据项目并投入使用,建成集基础设施云服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可视化呈现、应用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支撑和管理平台。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城镇 住房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