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调查研究.docx
《青海省海东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东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调查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海东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海东地区部分汉族民居空间布置、建筑材料、节能抗震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旧式”与“新式”民居对比分析,提出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应重视地方材料的开发利用、加强建筑抗震性能、开发清洁绿色能源和提高对民居建筑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庄廓院的特色,从而为当代农村建设中如何传承民居地域文化起到指导作用。关键词青海,汉族民居,节能,抗震1青海省汉族区位分布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其中以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为世居主体民族,它们分布在省内不同地区。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共有汉族人口282.33万,将近80%分布在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各民族自治州内也
2、有少量分布一一以迁移型的和居住在城镇的居多.其总体分布呈现为大散居、小聚居的特征。2青海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特色为了适应青海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当地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了古朴的庄窠式传统民居。庄廓是海东地区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也仅为青海省所特有,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河煌流域。2.1 汉族庄窠式传统民居模式图1庄廓院基本模式图2乐都地区百年庄廓院实图青海汉族传统典型的庄窠院坐北朝南,以一户独立一个庄窠为基本单位,面积约0.07hItf,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四周砌筑45m高、8090cm厚的版筑夯土墙,墙上无窗,夯土墙比院内建筑高约1m,南墙正中辟门,大门严密厚实,院内四周靠墙建房。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
3、称,中间留出庭院,院中设置花坛,种植花草树木。房屋用木构架承重,黄土平屋顶,带有檐廊,使房屋与庭院融成一体,形成土墙平顶的四合院式民居。2.2 庄廓院落布局类型所谓庄廓院,本质上是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由外而内依此为:院墙,房屋,庭院,整座院落布局以庭院为中心,以正房为主体,院落具体布局与居住者喜好及家庭经济状况相关,常见庄廓院类型有以下四种:2.2.1 一合院:由坐北朝南的正房与三面围墙组成的院落;2.2.2 二合院:两侧由正房、单侧厢房,或由正房、附属用房组成,再与两面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2.2.3 三合院:由正房、两侧厢房、一侧围墙组成的院落。2.2.4 四合院:以正
4、房为主体,沿院墙四边围合建造,院落中央形成天井式院落。一令院平面二合快平面三台院平面四合般平面图3汉族传统庄廓院中常见院落布局形式庄廓型民居以户为建筑单元,一户一庄廓,若干个庄廓围墙相互共用或紧靠而形成庄廓群,由若干个庄廓群和一些公用设施通过道路相连,构成村落。2.3 松木大房即为居民正房,一般布置在庄廓院的北方。传统正房是以松木柱、梁、檀作为房屋承重结构,夯土或土坯为围护墙体,房屋正立面以精细木雕进行装饰,因此称之为松木大房。构图一T图5东都某户大房实图传统正房坐北朝南,是整个庄窠院落中轴线的最高点,它建于Im高的台基上,高于院内其它房屋,在完全由单层建筑组成的庄窠院中,正房的体量自身高大于
5、庄窠内的其它建筑。其面阔三间或五间,进深两间,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青海汉族常见主体建筑按平面形式分三类:“廊檐”式(见图a):即房屋前设有通长的前廊;房前仅有挑檐而无廊子,当地称“一出檐”式(见图b);图c)oa“檐廊式”图6建筑单体平面形式L”形:常位于正房两侧,当地俗称“钥匙头”式(见50mm泥15OmfnP/我上IOmm“麦740mm”蝴技E图7屋顶做法详图2.4 平缓屋顶青海属典型干旱少雨地区,受此影响,当地传统民居普遍采用平缓屋顶,坡度比为5%7%o组成通常为木结构的承重梁、柱、楝条等,屋面椽子上密布细木条,上铺厚厚的麦草,再覆盖20cm左右厚的黄土泥。图8屋顶做法实图2.5 砖木门
6、楼即在庄廓院南墙或东墙建造一座砖木门楼,门楼一般以青砖砌门墩,镶木板门扇,小青瓦为门顶,精细木雕作构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住户的宗教信仰与美好愿望。2.6 建筑节能技术做法青海传统庄窠民居是很有代表的生态建筑形式之一,虽然在科学技术应用上显得简单和原始,但它能通过这一建筑形式反应出当地居民在漫长的高寒、多风沙的气候环境中,为了防风防盗、自然采光,坚守内向的生活观念,不断优化进取的生存智慧。(1)庄墙用当地丰富的黄土夯筑成高大厚重的院墙,墙身底部厚,向上渐薄(墙顶厚度为0.3m左右),庄窠墙高出屋面,冬季刮冷风时可在“庄窠”内形成负压区,从而保证庭院内空气的相对稳定,最终目的为减少建筑的热损失;
7、并且墙体随着地区的海拔增高而加厚,且墙体上不开窗,能减少热量的传导与散失。(2)在建造庄窠时先打起“庄窠”墙,再建房屋的承重结构,最后砌筑各个房屋之间的隔墙,房屋的后墙就与相邻的庄窠墙各自独立形成了“两张皮”的结构形式,当地群众常常将这“两张皮”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从而在“庄窠”墙与房屋后墙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对房屋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此外,草泥屋面的热传导能力较弱,并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它可直接获取太阳的辐射热并予以储存。(3)青海民居的房屋讲究坐北朝南,主要生活用房设在南向最佳位置,所有房屋均向内院南向开设门窗,在建筑北向的墙上一般不开窗户,或开小高窗,仅用于夏季通风,多数图10庄墙对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地区 汉族 传统 民居 调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