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docx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评估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270%预计值的哮喘和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胸闷变异性哮喘。该试验有助于鉴别哮喘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也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以及基层缺乏人力物力资源等原因,其使用率较低。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专家发布专家共识,提高医师对此试验的认识与应用。共识重点关注直接激发剂乙酰甲胆碱,全文从试验原理和分类出发,阐述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应用范围,着重阐述结果解读,并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可能原因及对策,最后强调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
2、题并给出应急措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和可变的呼气性气流受限口团。哮喘的诊断标准为可变的症状,同时具备一项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依据。然而,我国仅28.8%的成人哮喘患者既往曾被诊断过哮喘。诊断不足的原因包括:哮喘症状存在可变性,使临床对其症状界定的客观依据不足以5;轻度哮喘及不典型哮喘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econd,FEVI)以及FEVl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ZFVC)下降
3、幅度较小,基本在正常范围g。,因此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极低,其阴性不能排除哮喘诊断;呼L共识目标人群:本共识主要适用于6岁且配合良好的人群,检测方法无需根据年龄调整,不适用于婴儿、学龄前儿童和配合欠佳者。2 .共识使用者:呼吸专科医师、内科医师、肺功能室医师、技师、全科医师、儿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3 .共识制订工作组:本共识制订工作组由呼吸科、内科、儿科、肺功能等学科的临床专家、指南方法学、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专业期刊编辑等领域的多学科、不同地域的专家共同组成,分别成立共识撰写专家组、共识方法学组、秘书组及资深专家评阅组,具体名单见文后。4 .文献检索:本共识撰写组以“b
4、ronchialprovocationtest,aBronchialProvocationTest”methacholinechallenge,“支气管激发”“乙酰甲胆碱激发”“氯醋甲胆碱激发”等为关键词,在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3年3月28日;并根据部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支气管激发试验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荟萃分析和指南共识,排除病例系列、病例报告和综述等文献。方法学组在共识工作启动会后对各专家团队进行方法学培训I,培训内容包括文献检索
5、策略的制订、文献筛选、证据提取和评价。5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因本共识不是基于系统评价的循证指南,故不进行证据质量分级。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2个级别。推荐强度根据证据质量、利弊平衡、患者价值观和意愿,以及资源花费等因素综合确定。共识工作组召开3次全体会议,对每个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所有推荐意见通过Delphi法进行投票表决。投票遵守以下规则:对存在分歧的部分,推荐或反对某一干预措施至少需要获得50%的参与者认可,且持相反意见的参与者比例需低于20%,未满足此项标准将不产生推荐意见;一个推荐意见被列为强推荐而非弱推荐,需要得到至少70%的参与者认可。6 .利益冲突的声明:本共识制订过
6、程中,所有参与本共识专家研讨会的专家和共识工作组成员均已签署书面利益声明,与医药企业不存在共识相关的利益冲突。7 .共识的发布、传播与更新:为了促进共识的传播和临床应用,共识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发表后将以学术会议、学习班等形式在全国范围进行传播。共识制订工作组将定期进行文献检索、证据更新和评价,计划每35年对共识进行更新。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原理和分类(一)支气管激发试验原理与步骤简述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非特异性刺激物或抗原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炎症反应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测定刺激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变判定气道收缩程度,对AHR做出定性或定量判断(二)支气管激发试验分类及比较多种支
7、气管激发剂均可通过诱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及气道炎症反应引起FEVl降低,根据不同激发剂刺激气道平滑肌导致支气管收缩的机制不同,可分为直接激发剂和间接激发剂口直接激发剂包括乙酰甲胆碱和组胺等,目前只有乙酰甲胆碱获得临床许可应用;间接激发剂包括甘露醇、高渗盐水、运动、冷空气、过敏原和一磷酸腺营等15直接激发剂乙酰甲胆碱可模拟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直接与气道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相互作用16,而组胺可通过刺激支气管平滑肌上的Hl受体,或间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导致气道收缩。间接激发剂中,冷空气导致呼吸道热量和水分流失,使呼吸道黏膜暂时出现高渗状态,从而触发嗜酸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导致气道收缩;高渗盐水和甘
8、露醇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气道炎症细胞释放支气管收缩性炎症介质,间接作用在气道平滑肌上诱导其收缩;过敏原激发诱导I型变态反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导致气道炎症及气道收缩;一磷酸腺甘主要通过与A2b型腺背受体结合作用于肥大细胞,引起炎性介质释放,间接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加。直接激发试验和间接激发试验各有其优缺点,直接激发试验敏感性优于间接激发试验。目前乙酰甲胆碱是最常用和经典的支气管激发剂L间接激发剂尚缺少标准化的流程、规范的剂量标准等,临床操作尚存在较多问题,故此项共识的第四部分到第七部分将重点关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2.相对禁忌证:(1)原则上基线肺功能呈中度以上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气管 激发 试验 临床 应用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