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十五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节能减排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经济社会
2、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为关键,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统筹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市重点区域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5年下降17.5%o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省下达的1.27万吨、0.041万吨、0.55万吨和0.2万吨目标。节能减排政策制度日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
3、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扎实开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工业节水型企业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加快实施钢铁、煤电、焦化、水泥、建材、陶瓷、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严格执行能耗、环保、水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强制性标准。钢铁行业加快推动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升级改造,推广高效精微系统
4、、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等节能技术。推进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在钢铁、电力等行业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工业窑炉、油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系统节能改造。巩固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加强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加快钢铁、火电、水泥、焦化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工艺流程革新和清洁生产改造。重点在水泥、有色金属、焦化、制药、家具、钢结构、人造板等行业推动产业集群整合升级。推进绿色数据中心、5G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提升新建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不超过1.
5、3o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推动重点单位持续赶超引领。到203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5年下降16.5%以上,重点耗能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o(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支持园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能源协同的综合能源项目,加快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全面提高能源资源产
6、出率和循环化水平。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促进节能提效。加快产业园区和集群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园区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理处置,全面提升产业园区污染综合整治水平。到2030年,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
7、行管理,大力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利用,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推广工程,鼓励发展零碳建筑。因地制宜应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采暖用能需求。加强用能基础设施与互联网、5G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与升级改造,服务智能工厂、智能小区、智能楼字、智能家居创建。强化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优化负荷供需匹配。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30年
8、,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城镇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绿色铁路建设,统筹发展充换电、加气、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低碳交通工具,淘汰老旧燃油运输车辆,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环卫清扫等领域推广应用,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等交通运输设施。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推动公路货运转型升级,加快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基本淘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节能 综合性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