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

    • 资源ID:1888166       资源大小:18.5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十五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节能减排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为关键,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统筹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市重点区域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5年下降17.5%o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省下达的1.27万吨、0.041万吨、0.55万吨和0.2万吨目标。节能减排政策制度日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扎实开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工业节水型企业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加快实施钢铁、煤电、焦化、水泥、建材、陶瓷、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严格执行能耗、环保、水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强制性标准。钢铁行业加快推动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升级改造,推广高效精微系统、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等节能技术。推进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在钢铁、电力等行业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工业窑炉、油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系统节能改造。巩固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加强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加快钢铁、火电、水泥、焦化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工艺流程革新和清洁生产改造。重点在水泥、有色金属、焦化、制药、家具、钢结构、人造板等行业推动产业集群整合升级。推进绿色数据中心、5G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提升新建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不超过1.3o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推动重点单位持续赶超引领。到203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5年下降16.5%以上,重点耗能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o(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支持园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能源协同的综合能源项目,加快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全面提高能源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化水平。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促进节能提效。加快产业园区和集群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园区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理处置,全面提升产业园区污染综合整治水平。到2030年,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大力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利用,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推广工程,鼓励发展零碳建筑。因地制宜应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采暖用能需求。加强用能基础设施与互联网、5G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与升级改造,服务智能工厂、智能小区、智能楼字、智能家居创建。强化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优化负荷供需匹配。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30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城镇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绿色铁路建设,统筹发展充换电、加气、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低碳交通工具,淘汰老旧燃油运输车辆,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环卫清扫等领域推广应用,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等交通运输设施。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推动公路货运转型升级,加快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探索运用大数据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开展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持续完善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全面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引导邮政快递企业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到2030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新增出租车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80%以上,铁路货运量比重稳步提升,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o(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优化农业农村用能结构,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源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逐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广农村住房建筑导则,引导建设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经济合理、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引导作用,推进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等设备推广使用。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灶具。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种养殖业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及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大农药化肥减量化力度,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绿化亮化,积极推广太阳能路灯,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力度,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到2030年,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基本实现废旧农膜全回收。(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供热、制冷、照明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实施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组织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开展绿色办公。逐步淘汰老旧公务用车,优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配套设施。在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推广力度,实施清洁能源供暖,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到2030年,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创建节约型机关占比达到80%以上。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比2019年分别降低5%和6%o(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市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七)重点区域节能减排工程。统筹推进区域能源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节能减排。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以下简称“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电基地建设,加快打造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加速推进绿氢制备工程建设。推进大气污染区域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编制减排清单,开展差异化分类管控。加强与北京市、唐山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在流域治理、污染防控等方面协调联动,推进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控机制。(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水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大力削减煤炭消费,深入开展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进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工业企业电能和天然气替代,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煤炭消费占比。依法依规严格涉煤项目审批,新上用煤项目煤炭消费实行减(等)量替代。加快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关停落后小火电机组以及服役期满且不符合延寿条件的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到2030年,煤电总规模稳定在17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以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加大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力度,全面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开展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储罐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及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进行罐型和浮盘边缘密封方式选型,鼓励使用低泄漏的储罐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储罐部件密封性检测。对废水系统高浓度废气实施单独收集处理。推进末端治理,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原则,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集中处理,推进适宜高效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加强对开停工和检维修期等非正常工况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控制,加强涉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旁路的监管排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集污水、垃圾、固危医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实施城镇老旧污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构建城乡全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新建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县级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县城平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7%以上,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根据省下达我市“十五五”能耗强度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发展阶段、能源产出率、用能结构等因素,科学分解“十五五”节能目标,各县(市、区)将市下达的目标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细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