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计划.docx
《“十五五”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计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计划一、产业现状(一)产业基础1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拥有29家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从事氢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主要分布在江阴、宜兴、惠山、新吴等地,2022年营业收入89.08亿元,出口总额2.78亿元,利润总额24.87亿元,覆盖氢气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应用产品、标准测试、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初步集聚形成新吴区“中欧低碳产业园”、宜兴市、江阴市氢能产业园等特色化产业园区。拥有储能企业24家,主要分布在宜兴、锡山、惠山、新吴等地,2022年营业收入47.23亿元,出口总额14.37亿元,利润总额2.86亿元,初步形成覆盖上游
2、材料及设备、中游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下游储能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较为完整的储能产业链布局。2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氢能装备方面,隆基氢能大型碱性水电解槽技术全球领先,实现单台电解槽的氢气制备能力达100ONnl3/h及以上水平。氢储运方面,特莱姆突破液氢存储技术,参与建成世界首座高真空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燃料电池系统方面,中弗新能源突破SOFC关键材料、元器件、电堆组装、千瓦级发电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前瞻性开发一体化SOFC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方面,毅合捷自主研发出IokW、20kW30kW等燃料电池空压机平台,天鸟通过通用和丰田公司扩散层用碳纸产品测试,英嘉动力成为
3、全球第一家研发并量产氢燃料电池车高压脉冲喷射系统的企业。储能领域,先导智能成为全球前列具备前道(涂布、分切、模切)、中道(卷绕、叠片)、后道(化成分容)的整线供应能力的全球锂电设备龙头,上能电气完成多款主流储能变流器机型研发。3 .龙头企业逐步显现。氢导智能氢燃料电池生产装备覆盖国内头部客户70%,市占率位居全国第一。威孚高科具备全球领先的金属双极板水压成形技术和制造能力,基本完成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和“石墨板、金属板双技术路线”的产业链布局,博世集团涵盖全方位的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测试及生产能力,上汽大通分公司生产的FCV80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中国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
4、。储能上游材料及设备领域集聚先导智能、LG化学、箔华电子、恩捷新材料、谷田新材料等行业关键领域重要企业,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领域集聚蜂巢能源、海基新能源、远景动力、力神新能源等一大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关键企业,下游储能应用领域集聚国网、通用科技、协鑫、南都能源等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储能示范应用企业,格林美O和天奇自动化等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龙头企业。4 .示范应用有序拓展。加快氢燃料电池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正式开通硕放机场往返江阴客运站首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线路,氢燃料电池公交车760线路首条“氢”便公交线路实现示范运营,累计投资建成2座固定式加氢站,华润燃气堰裕路加气加氢站成为省首座加气
5、加氢合建站,松下工厂开展中国首个氢能燃料电池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储能领域基于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宜兴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是省第一座百万装机规模的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红豆工业城热电厂储能电站配置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探索与大电网联合供电服务。5 .支撑体系更加完备。惠山同惠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打造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成为大功率燃料电池耐久性、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测试平台项目的主要载体,天津大学在锡建立集制氢用氢装备数字化仿真与设计、基础材料开发与表征、关键设备研发与测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国信认证有限公司、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全面涵盖燃料电池等相关
6、产品的认证、检测、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合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成立有华光环能、江南大学、一汽锡柴、上汽大通、华润、先导智能等氢能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机构参与的氢能产业联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进程,形成电源侧新能源发电配套、平滑出力减少弃电、电网侧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用户侧峰谷价差套利等多种商业化运营模式相结合的储能场景应用。我市氢能和储能产业依托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深厚底蕴,形成部分先发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研发创新有待加强,氢能和储能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二是龙头企业有待培育,氢能和储能企业体量和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亟需引进
7、培育龙头企业;三是产业链有待强化,加氢站基础设施建成数量偏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有待进一步提升,储能产业布局集中于中游,上游钻、锂等战略资源及下游应用发展不足,有待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二)面临形势1 .从产业前景来看,氢能和储能产业市场空间较大。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和储能在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基础改造等方面的发展,世界主要国家把发展氢能和储能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类政策推动氢能和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5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约
8、12万亿JLo2 .从技术趋势来看,氢能和储能产业技术竞争激烈。全球发达国家争相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制氢环节,绿氢备受关注,电解槽装机不断扩大,美国、欧洲I、英国和日本等国抢先开展液氢储运和加注,有机储氢储运成为研发重点,管道运氢有望成为最优运输方式之一,氢能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储能产业技术布局方面呈现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银氢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百家争鸣”局面。3 .从竞争态势来看,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潜力较大。我国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大规模应用市场,氢能和储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国内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培育氢能产业推动氢能进入产业推广期,我国新型储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产业 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