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学“抽屉式”阅读法的设计与应用.docx
《创意教学“抽屉式”阅读法的设计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教学“抽屉式”阅读法的设计与应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意1一“抽屉式”阅读法的设计与应用【创意聚焦】创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百家讲坛到课堂,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样的书以及同一主题下的拓展阅读,探究式的、开放式的、赏析式的阅读,在书之间比较,从而发现读书的乐趣。本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创意开头,同样也给了读者很大的创意空间:抽屉的产生得益于学生的投票结果,但教师在其中起怎样的作用呢?做抽屉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抽屉是为了培养学生怎样的阅读能力?入选篇目有怎样的价值和作用?怎样评估学生在某一个抽屉上的阅读成效呢?本创意灵感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以开放式课堂为形式,将学生视作负担的阅读内容精耕细作,开设同一系列主题
2、由同一个主讲人完成,将同一题材纵向延伸。一、“读书郎”为什么不读书学生面临学习、考试、升学的压力,往往只专注于课本的学习,沉于题海,而忽略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即使阅读也显得急功近利、走马观花。浮躁的阅读风导致校园出现了“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的反常现象。学生中出现的类似情况亟须教师对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增强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境界,而引导学生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地阅读经典,无疑是达到以上目的的不二选择。二、“抽屉式”阅读法的设计依据(一)“抽屉式”概念来源于数学上的“抽屉原理”。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
3、无论怎样放,有的抽屉可以放一个,有的可以放两个,有的可以放五个,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就是“抽屉原理”现象。把这一概念运用到阅读课的设计上,目的在于表达每一次阅读都将是“多于n+1”的收获。(二)当前国民阅读的现状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4月23日就成为“日益减少的阅读者”的节日。商品时代,“阅读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三、做抽屉(一)制作“抽屉”所谓“抽屉式”阅读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意 教学 抽屉 阅读 设计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