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17《跳水》(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跳水》(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7跳水(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跳水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思维训练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目的,要关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跳水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细致地描写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而在猴子和水手的双重影响下,作者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刻画,将孩子心情变化直至步入险境的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故事涉及的人物较多,但主次有别,且环环相扣,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说出水手
2、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 .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2 .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主要内容。3 .抓猴子、水手、孩子的外在表现,通过思维图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说出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故事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说出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整体,引入新课学习1 .回顾已学课文,唤醒已有经验导入:本单元我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维之旅。在学习活动一中,透过路
3、人和孙膑的外在表现,看到了他们的内在想法,触摸到了他们的思维过程。2 .揭题:今天,我们要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走进学习活动二,参与一场危机事件研讨会一一揭题,齐读课题。3 .预习反馈:(1)故事发生在哪里?(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2)互动识帆船:这是帆船的?(板画:甲板、船舱、桅杆、横木)(3)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贴:水手、猴子、孩子、船长)(4)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4 .借助课后题,明确故事起因一一水手拿猴子取乐。二、借助人物关系,讲述故事内容1 .初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2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后交流,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
4、,孩子得救。3 .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1)学生自己说故事。(2)指名说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小说的人物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在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中,梳理故事情节,并借助情节图讲述故事经过,体现了小说文体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三、寻找关键信息,界定事故责任(一)梳理: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险境的?(板书:入险)L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取信息。4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圈画关键词句,用思维图呈现圈画内容。5 .学生根据思维图,把孩子入险的过程说清楚。(1)同桌之间说一说。(2)指名说人险过程。6 .聚焦问题:是谁让孩子一步
5、一步陷入了险境的?7 .学生自由回答。预设:水手、猴子、孩子(二)析影响:事故责任大讨论质疑:谁才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1 .四人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2 .举手了解情况,现场分组探究。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调查单。4 .小组反馈,班内交流。(1)猴子是危机制造者,应负主要责任。预设:聚焦猴子外在表现,交流中摘录描写猴子动作的词句,感受猴子对孩子的影响,推测孩子的内在想法,感受他情绪的变化。(2)分析展示组的学习成果,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是猴子的行为刺激了孩子,让孩子的情绪越来越愤怒小结:正是猴子的挑逗,刺激了孩子,让他在愤怒中一步一步陷入了险境。(3)水手是危机制造者,应负主要责任。预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跳水 17 第一 课时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