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落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衔接省“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依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五五”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市“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充分衔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成果以及市其他相关行业规划,针对全市自然生态系统状况、主要问题及主攻方向,明确了到2030年科学开展林业保护发展和国
2、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指标、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全市统筹做好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谋划实施相关重点项目的重要依据,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城镇生态品质、推进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规划适用范围为市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现状与形势市位于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地处我省西部山地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卫河、共产主义渠、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3、、天然文岩渠等,黄河段总长度约170千米,滩区面积居全省之首,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一节现状与成效“十四五”时期,围绕国家、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市扎实推进森林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强资源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22.78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6.31%,主要分布在北部太行山区和南部黄河滩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4个,总面积586.74平方千米,占市域国土面积的7.0%o类型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
4、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稳步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O.9%O,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6%0以下。2.99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地、0.29万公顷省级公益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处。生态建设修复成效显著。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5年年底,32个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试点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全市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2218.03公顷,其中持证矿山完成394.94公顷,完成率100如完成历史遗留露天矿山修复治理面积1823.09公顷,完成率86.29%;全市共创建完成绿色矿山共11个。国土绿化成效显著,全市完成造林3.86万公顷,
5、森林抚育3.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7%o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新增沙化治理面积9066.7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2万公顷。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完成黄河生态廊道绿化面积2200公顷,基本完成174千米的黄河大堤生态廊道建设。农用地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6.5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79.87%;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0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公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25年年底,新增(改造)各类绿地426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0.1%、38.01%和12.
6、02平方米;全市共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6个,完成城市建成区17条黑臭水体整治,消除比例100%,中心城区和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涉农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基本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42.63%;完成黑臭水体治理28处;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新增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乡村32个。兴林富民取得实效。发展特色经济林4000公顷,发展木本油料2000公顷。新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2000公顷,提高完善绿康苗木花卉交易市场1处。林下经济产值18.12亿元,新增山楂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
7、3亿元。贫困地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选(续)聘生态护林员5424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292.51万元。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涉林企业通过用工、流转土地、股份分红、收购林产品等方式吸纳贫困人员就业10万余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全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封丘树莓、辉县柿子)、国家封丘树莓栽培示范区1个;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2个、中心站建设3个;推广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5项;新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200公顷;开展送科技下乡1300余场次,培训林农25.3万人次;引进新品种40余个;审定
8、林木良种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个;繁育生产各类林木良种、苗木4666.7公顷;“全省林业科技先进集体”1个,“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1个。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高位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修复工作。统筹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调推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协同联动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先后修订出台市北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制定国家林业技术标准1个、省级林业技术标准2个、林业行业技术标准1个和制修订地方林业技术标准6个。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持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 森林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