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7 它们去哪里了.docx
《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7 它们去哪里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7 它们去哪里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7.它们去哪里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红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小石子和食用油等。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进行比较和描述。尝试以能否溶解在水中作为分类依据,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探究实践目标 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态度责任目标 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能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概念为“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第一点“知道有些物
2、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方法描述常见固体的外部特征,以及水的无色、无气味、会流动等特征,并通过水与食用油流动快慢的比较,进一步认识了水在流动方面的特征。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一些特征一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而发展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聚焦板块,本课的情境是将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提出问题“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探索板块,观察、比较三种物体在水中放入前、中、后三个时段的变化,用画图的方式表达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研讨板块,引导学生描述食盐、
3、红糖、小石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以及认识到物质溶解在水中后,虽然肉眼看不见了,但它还在水里,没有消失。拓展板块,关注液体与液体的混合,如水与食用油的混合现象,拓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并描述物体基本特征的能力。本课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让他们通过对比、观察和画图表达的方式,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这些观察现象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考虑至溶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相对抽象,本课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溶解的定义,只在科学词汇中引入“溶解”作为描述性词汇,学生只需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
4、简单图画进行记录。难点:观察并描述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四)教材解读本课情境:图片展示了两名学生静静地仔细观察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揭示了本课聚焦于将水作为“分类的工具”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选择食盐、红糖、小石子,旨在通过对比,直观地展示溶解现象。食盐和红糖为可溶性物体的代表,而小石子则是不可溶物体的代表。当红糖溶于水后,水体呈现出红糖特有的颜色,这一现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去哪。里了?”聚焦: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学生对食盐、红糖等溶于水的现象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结果层面,即知道食盐、红糖在水中会“消失”,而往往没有细致地观察它们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也鲜少进一步思考“它们究竟去哪里
5、了?、因此聚焦环节一方面旨在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已有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以及思考“它们去哪里了?探索1:观察的这三种物体都是固体,食盐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学生通常会认为它是白色的,是由于这种晶体数量庞大,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多次折射,这样光线传到人眼的时候,看到的颜色就近乎为白色,食盐能溶解于水。红糖是一种赤色结晶体,会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能溶解于水。小石子呈现不同的颜色,颗粒较大不能溶解于水。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为水溶液。“溶解”的概念解释对于一年级而言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
6、过观察现象来了解“溶解”的,对该现象有初步认识即可。jiobnjobhuziguch携拌陨排后.再观察探索2:这四张图片明确了实验的流程、操作要点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图呈现了三种物体、搅拌棒和放大镜,放大镜用于观察物体的细小微粒,提示“放入前,先观察”。图呈现了一杯水、绿色小勺和食盐,提示“放入后,静静观察”;这是用食盐举例。图提示实验时要让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采取的是搅拌的方法。图呈现停止搅拌后的状态,提示认真对比观察三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记录单:需要学生记录三种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前后的特征,用图表征出它们放入水中前后的样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观察的现象用图像表征,教材提供了“放入前”的
7、手绘简图,图中区别了颗粒的大小。研讨1:主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与解释,并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研讨2: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拓展:关注液体与液体的混合,如水与油的混合现象,拓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五)教学准备学生:装有水的3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杯子、3个玻璃皿、放大镜、小勺、水、食盐、红糖、小石子、搅拌棒等。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水车、水电站等有关流动的水的应用的图片。(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1 .聚焦本课的情境:聚焦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将食盐、红糖、小石子等物体放入水中,仔细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7 它们去哪里了 2024 新教材 教科版 科学 一年级 下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教学 建议 它们 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