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十五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科学编制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对履行好“两统一”职责、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升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发展经验,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现将县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编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情况(一)国土资源“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情况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1)耕地保有量。“十四五”期间我县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为51975.O公顷,2019年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为
2、61097.8公顷,根据2018年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耕地面积61582.7公顷,较好的完成了规划目标耕地保有量的任务,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除了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一是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二是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结余建新指标;三是通过土地整理、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耕地。每年对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的耕地通过多个参评因素指标及参数计算分析,得到自然等指数,并从国家自然质量等、国家利用质量等、国家经济质量等三个等别方面更新了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数据库。(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7年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中上级下达我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3、面积为47654.3公顷,截止2020年,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7654.3公顷,圆满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2019年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面积2710.6公顷。(3)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县新增占用耕地不高于657公顷。规划执行期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570.5公顷,完成了规划目标。因为全县土地整治工作开展较好,所以耕地补充充足。今后在建设中应进一步开拓建设用地新空间,避开地势平坦区域,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发展建设用地。(4)土地整治完成补充耕地情况。规划到2020年,县安排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657公顷。“十四五”以来,截止目前
4、,我县投入16077.5万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3个,其中:已完成县、市验收项目43个,其中有27个项目已完成新增耕地省厅入库工作;已完成施工正在准备验收的项目13个;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7个。新增耕地面积共计665.1公顷,超额完成了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划目标。2、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1)“十四五”期间,对高泽昆山地区、莲海大道两侧废弃采矿点和部分关停的石子矿采矿点进行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资金治理道路两侧视觉污染严重、生态破损严重的废弃采矿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2)矿产资源管理成绩显著。全县持证矿山由2016年初的133处,压减到13处,压
5、减率达90%其中花岗石矿山压减至7处。花岗石开采企业全部采用轮锯开采技术;开展了第三轮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引导矿山企业争创绿色矿山;“十四五”期间,共收取采矿权价款(出让收益)13898余万元。(3)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十四五”期间,对山-九仙山景区及部分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整治,山-九仙山景区地质灾害点现已核销,做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测绘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县级基础测绘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基础测绘支撑队伍,为基础测绘成果管理、“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强化
6、基础测绘基准体系的更新与维护;二是加强测量标志管护工作力度,严格开展测量标志巡查工作,落实测量标志管护经费和责任,及时更新基础测绘控制网数据库,我县43个测量标志点全部纳入省标志点动态监管系统,完成CORS站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至中至小学的迁移和并网使用工作;三是加快基础测绘成果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2018年6月8日,我县国土数据转换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四是进一步完善我县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大我县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的投入。建设完成影像数据、矢量数据、三维建模及街景、地名地址等大量数据成果,完成56.89km?的0.05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
7、型(DEM)绘制。完成全县域1496km2的0.2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绘制。完成县城区40.71km2、市北开发区16.18km乡镇驻地19.77kn?范围内1:500DLG图件绘制。完成城区L29k1112重点区(A类区域)精细三维建模。对8.00km?主要区域、景区内主要标志性建筑物或构筑物等(B类区域)进行普通三维建模。主城区1246k1112外围次要街道、景点内道路(C类区域)进行街景制做。完成地名地址调查8456条;五是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逐步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加快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系统的建设,定期更新成果发布目
8、录,促进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2017年12月,全县重点项目“数字”地理信息框架建设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项目形成大量基础地理数据成果,建立起了覆盖全县域的多尺度、多类型、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其中三维建模、街景等多项成果还填补了我县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基本满足了当前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六是加强地理县情监测能力,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结合遥感影像,加强对我县城市扩展、植被覆盖、土地整治等相关地理县情的监测,针对地理县情变化的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完善地理县情监测技术标准和产品体系;七是提高基础测绘应急保障能力,设立测绘应急保障中心,负责应急数据的获取、收集、处理、发布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自然资源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