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促进就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促进就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促进就业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促进就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城镇就业比例明显增加,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劳动者素质技能显著提升,全市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
2、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攻坚期”,是浴火重生、振翅腾飞的“蝶变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展望大势,我市今后五年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就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经过建市30多年发展积累,区位、港口、交通、生态等优势愈加彰显,综合实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综合能源、全域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变革崛起,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通用航空、现代体育等产业加速壮大,将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对就业的潜在冲击需要警惕防范。
3、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劳动力资源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方式更加多元,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十五五”期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本规划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提出了“十五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五五”时期全市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新发展阶
4、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稳定重点群体就业,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打造“创业港城乐业”,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创新兴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就业优先。继续将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
5、间的下限,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坚持扩容提质。着眼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更加重视日益凸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稳岗、扩岗”并举和“规模、质量”并重,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形成劳动力市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推进政策协同、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分类帮扶援助,兜牢民生底线。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对就业的影响,完善监测预警防控机制,防范化解就业领域风险隐患。(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就业形
6、势持续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2.88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创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创业服务持续提升,劳动者创业机会更多、渠道更广。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就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应对机制不断健全,失业人员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得到及时帮扶,就业保障更加有力。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人力资源质量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契合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有效提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
7、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专栏1“十五五”时期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数2030年目标属性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3.0814预期性2.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91.990预实率(%)期性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211.3约束性4.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3.4815预期性5.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7.510预期性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930.235.6约束性注:U表不五年累计数。二、强化就业优先,坚持经济发展推动就业扩容提质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强化优化供给与扩大内需合力牵引、先进制
8、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双向畅通,构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四)强化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促进经济就业良性循环。统筹线上与线下、产品与服务、业态与模式,常态化组织消费惠民活动,引导市民扩大消费、吸引外地人来消费,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谋划推进一批有利于壮产业、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市场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促进 就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