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试题.docx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试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两个企业的管理激励文化比较这是一位中国员工的真实经历。一件前我从一家位居世界500强的美国独资公司辞职时,许多朋友包括家人都让我仔细考虑一下再决定,不要那么草率,但我还是离开了我服务了5年多的十分有感情的公司,加入到现在一家国有杂志出版企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激励不够与发展空间狭小恐怕是主要的离职因素,下面我仅从先后两个企业在激励方面做一个简单比较来说明激励对于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原先工作的那家美资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与销售企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同行业中属佼佼者,内部的管理机制与体系沿袭了许多年。抛开具体业务(由于在中国假冒知名品牌的现象对洋货冲击十分严重)
2、,只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它存在几个问题:管理机制僵化,信息交流不畅。由于已有的规章制度已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在与本地的国情和发展变化的速度不相适应时,未能做出及时的修正并且与员工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的渠道,导致管理模式历年不变;公司内部在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未及时通报给员工做解释,员工士气低落。无激励机制,业绩考核形同虚设。由于公司销售模式,所有员工的收入是固定的。非常努力的工作也不要指望公司提供一笔额外的什么奖励,没有可以学习与效仿的对象,在这种状态下,员工需求得不到满足,前景黯淡。员工无职业发展空间。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只是做着重复性的工作,缺乏岗位轮换机制与发展计划,员工从入职起工作就已经定
3、位,培训发展的空间有限,企业与员工都缺乏长远的成长规划。我离开美资企业后,在收入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加入到目前的这家国有企业。与美资企业不同,它没有现成的成熟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它是1990年代初凭着几个年轻人的才智与勇气创立的并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发展成为业界翘楚,拥有6本独立刊物、4家全资或控股公司的媒体集团。加入杂志社第一天,第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不适应。人事管理近乎于无,每本杂志在管理上各自为战,制度有一些但谈不上有约束力,只是两位文人老板的领导艺术让我没有心灰到掉头就走。入职后我组织做了杂志社第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满意占10%,比较满意占60%,基本满意的占24%,总体满意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 人力资源 管理 文化 人力 资源管理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