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但依然落后于城市经济,而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使得我国既有经济社会发达的“百强县”,也有大量欠发达县”的存在。因而,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引起r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仅以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起点,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的基础上,提H1.相应的应对之策。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2、欠发达地区县域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县域而言,一般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同产业间的产值、比值等指标体系均劣于发达地区的县。身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承接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生产要素的积聚和产业结构的对接,进而形成农业、工业、商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2 .有利于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上
3、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欠发达地区的富余劳动力涌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圈,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给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打工、经商的农民打造新的职业生涯平台,加快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大中城市的社会管理负担。3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重大战略举措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在统筹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
4、于缩减城乡差距,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我国,由于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集聚在县一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农村人口比重大,只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二、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上,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很快,但是现存的发展困境使得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环境建设滞后,竞争能力不强。欠发达地
5、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滞后表现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上。从硬环境看,欠发达地区地域较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从软环境看,在某些欠发达地区,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另外社会治安差、行政效率低下等软、硬环境的不良表现,减弱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2 .招商引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多数欠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的失信行为使得承诺的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难以兑现,这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也阻碍了大型投资项目的落户。同时,政府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与招商项目相支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 困境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