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docx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摘要血管活性药物对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支持程度常被视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o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11(EuroScoren)等仅粗略地酸化了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支持。当患者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时,病死率相应增加。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是通过使用标准化不同药物剂版的简单公式客观量化血流动力学支持程度,被推荐为项简单、有效、准确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VI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指导制定诊疗决策提供帮助。血管
2、活性药物是一类通过增加心排血地(cardiacoutput,CO)、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来维持血压,从而达到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的药物:既往研究证实,危重症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员越大,病死率就越高。然而,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可使用的剂量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不同临床医生对患者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剂的应用标准不一,许多危重症患者风险评分系统及许多临床研究中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指标也存在差异,导致各项研究间产生明显异质性,不利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深入评估。如何通过统一、准确眼化不同危重症患者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眼,对于客观、精准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3、及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的同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score,VIS)这一概念。VIS评分是利用简单的公式将患者使用的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统标准量化,用于评估血管活性药物对循环支持的程度,进而评估患者的病情。日前,国内外有较多关于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报道。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现对VIS评分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了解V1.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通过VIS评分更客观、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指导诊疗决策,改善预后,同时统一认识,降低今后治疗及研究
4、中的异质性。1 V1.S评分的发展肌力评分(inotrOPiCSCore,IS)最初是由WernOVSky等在1995年提出的,用于量化新生儿在接受大动脉转位修曳后获得的肌力支持程度。该评分是使用简单的公式将正性肌力药物进行加权处理,计算方法为:IS评分=多巴胺剂i(Ugkg-1.min-1.)+多巴酚丁胺剂量(ugkg-1.min-1.)+10OX肾上腺素剂fit(gkg-1.min-1.)o此后,该评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婴儿和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然而,随着新型血管活性药物不断出现及广泛应用,IS评分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2010年,Gaics等将IS评分升级为VIS评分,在
5、原始药物的基础匕增加了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和米力农,计算方法为:VIS评分=多巴胺剂量(gkg-1.min-1.)+多巴酚丁胺剂量(gkg-1.min-1.)+100X肾上腺索剂量(gkg-1.-min-1)+10OX去甲肾上腺素剂量(Ugkg-1min-1)+100OOX血管升压索剂量(Ukg-1min-1)+10X米力农剂量(gkg-1min-1.)0VIS评分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血管活性药物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研究者则根据临床需要对VIS评分进行不断更新。Favia等在2013年将左西孟旦纳入VIS评分,并将其系数设定为50,单位为Ugkg-1min-1;同年,Nguycn
6、等将基肾上腺素引入评分,系数为10,单位为gkg-1min-1;随后,1.andOni等和Yamazaki等在研究中引入了依诺昔酮及奥普力农等,并赋予不同系数来计算VIS评分。2021年,BeHetti等提出了V1.S评分的更新版本,计算方法为:VIS评分=GaieS版本的V1.S评分+依诺昔酮剂肽(gkg-1.-min-1)+50X左西孟旦剂量(gkg-1.如皿-1)+25又奥普力农剂量(口848-1如皿-1)+2OX亚甲基蓝剂武(mgkg-1h-1.)+IOX苯肾上腺素剂成(g-kg-1.min-1)+IOX特利加压素剂量(gmin)+0.25X血管紧张素U(Ang11)剂量(ngkg-1
7、min-1)o总体来说,目前GaieS版本的V1.S评分在临床应用最广泛,因为该版本V1.S评分纳入的药物较其他版本在临床实践中更常用,计算相对直接、简单。研究者可在未来的研究中对不同版本VIS评分进行监证。2 V1.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2.1 VIS评分在心脏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目前针对心脏手术风险的评分,如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H(EuroScoren),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预测系统等,主要是使用患者术前数据来预测手术的风险,不能反映术中情况及体外循环的影响。由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经历了手术创伤、体外循环或患者术前本身就合并心功能不全,术后容易出现低心排血砧综合征、外周
8、血管麻痹,从而导致循环不稳定,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循环稳定,以保证组织器仃港注。VIS评分将患者应用的所有循环维持药物通过加权后相加,以反映患者维持循环稳定所需要的药物支持力度,理论上能客观、精准地反映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危重程度。因此,V1.S评分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多。2.1.1 VIS评分在小儿心脏手术后的应用: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些复杂畸形、极低体质量患儿术后早期容易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从而增加了患儿的病死率,因此,术后常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循环稳定.由于Vis评分可以反映患儿对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血管 活性 药物 评分 危重 患者 应用 研究进展 要点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