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论文.docx
《海绵城市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海绵城市”理念对合肥内涝防治的应用研究姓名:叶亮专业班级:地质工程指导老师:刘理院系:土木工程学院岩土系提交日期:年月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一:I城,内弗问题中发挥最根本的作用。第1章绪论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的根本。然而,随着当今时代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66%的国家和地区处于缺水或极度缺水的境地,同时,有40%以上的河流和湖泊被污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拥有着位居世界第六位的河川及径流量。然而,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缺乏2300m3,
2、远远低于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是世界上较为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水污染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在2014年,国土资源部面向社会发布的数据说明,我国大约有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的水源水质劣于IH类,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世界各国在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雨水的收集、利用和应对洪涝灾害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我国要求在2014年编制完成雨水排水防涝规划和暴雨强度公式。人们逐渐意识到雨水在提高用水平安性和减少环境影响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雨水的利用和收集,是让曾经单一排放的雨水“变废为宝”的重要措施。目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在世界多个国家起到了重要
3、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目前国外研究内涝治理的主流观点不再是尽快的将雨水收集、输送、排放的老做法,它更倾向于将雨水视为一种资源,综合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对雨水与城市建设、人们生活乃至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并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容量,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1.1 选题依据及意义随着城市的快速开展,城市雨洪灾害和资源短缺现象明显,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着我国城市开展。雨水管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及再利用,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雨水管理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步骤。“海绵城
4、市”是结合国外雨水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形成的我国雨水管理体系,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研究城市内涝防治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比较与实践分析,对合肥城市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出可行的改造建议,为城市内涝问题提供有效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讨论国内外及有关城市的雨水管理规划,有利于城市新旧城区排水管网的改良和设计规划,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1.2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 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SPongeeity),从海绵的水分特性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让雨水在城市
5、的利用与迁移过程中,更加的“便利”。更近一步的理解,可以认为,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吸收、调蓄、下渗及处理净化等方式积累起来,等待需要时再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用以灌溉、冲洗路面、补充景观水体和地下水等;从海绵的力学特性上,可以认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压缩、回弹和恢复,能够很好的应对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洪减灾。城市的“海绵体”不仅包括小区建筑物的屋顶、植草沟、园林绿化、透水铺装等相配套的设施,同时也包含了城市的各种水系,如江、河、人工景观湖等。图1-1海绵城市的理念传统的城市,未考虑雨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重点强调了“排”的概念。传统城市只是利用雨水口、雨水管道和管渠、
6、雨水泵站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快速排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道路不透水路面的增多,盲目的开发使得雨水无法及时的下渗和利用,造成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的频繁发生。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于维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列表比较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的特点:表I-I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的比较传统城市海绵城市改造大自然顺应大自然重点为土地的利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碳超标排放低碳减排原有生态被改变原有生态的保持粗放式开展低影响开发减轻雾霾地表径流不变雾霾加重地表径流增大1.2.2 国外海绵城市的开展进程雨水产生的洪涝灾害和径流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
7、失、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是十分巨大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兴旺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雨洪的控制,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更为有效的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国环保局(EnvironmentProtectionAgenc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BMP(最正确管理模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完善。重点利用雨水,解决水质与水量的问题,强调生态平衡及社会的和谐开展。目前,BMP措施已经在德国、南非、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基于BMP措施,美国的暴雨研究专家又着手进行了景观控制的微观探讨,提出了低影响开发(1.ID1.
8、owImpactDeve1.opment)的观点。同时,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WaterSensitiveUrbanDeve1.opment)日本的管理政策、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Sustainab1.eUrbanDrainageSystems)等在本国及其他兴旺国家的雨洪控制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海绵城市的成功范例层出不穷,例如:美国波特兰的绿色街道、日本东京新宿区的雨洪调蓄设施、德国的波茨坦广场雨水收集和英国的世纪穹顶等等。(1)美国的最正确管理模式(BMPBestManagementPractices)概要1972年,BMP被用于美国非点源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绵 城市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