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docx
《比较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认知诗学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发展日益迅猛。彼得斯托克维尔在认知诗学导论中说:随着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文学批评等认知研究的迅猛发展,认知诗学也获得了新的理论动力,“正在走向快乐自信的黎明”。在中国,文学的认知研究最初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而引起学界关注,近年来也引发了许多文学研究者的兴趣。坚守比较立场依托认知理论针对国外认知诗学研究发展迅猛、拓展过快但不够精细周密的状况,中国学者一直在思考认知诗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优化、系统化和本土化问题。笔者提出“比较认知诗学”构想,希望以此作为认知诗学本土化建构的一条重要路径。不过,我们主张的比较认知诗学并不仅仅是比较文学的“认知延伸”或认
2、知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对“认知”和“比较”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认知”与“比较”的关系也就成为比较认知诗学的逻辑前提。首先,文学活动一一它的创作和接受等,都是人类比较高级的认知活动。有一种观点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降,诗学就一直是认知的”(认知诗学的前历史:新古典主义与小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认知”作为一种“问题”或“课题”是文学中古已有之的现象,所以瓦雷拉说认知科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相对短的历史”(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长的过去”指的是“认知的课题和问题表述”久已存在,比如周易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实则涉及心智问题,也与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
3、重要概念“象似性”(iconicity)有关;“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具身认知方式。但是,无论是古希腊智者还是中国古代先贤,他们谈到的都是有关“认知的话题”,却不是“认知的研究”。真正意义上的认知诗学研究,应该是基于现代认知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其次,“比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策略。人类总是试图运用最少的认知努力和最少的认知资源以获取最大的认知收益,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求得尽可能理想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就需要比较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术。就学术而言,任何研究和创新都隐含着比较。在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刻意进
4、行比较或对比,但实际上总是把比较作为研究的前提,因为要避免重复他人的观点和结论,就需在设计研究计划和方案时,努力了解他人已取得的成果,这就隐含了比较和对比。再次,认知研究蕴含比较的前提。认知科学要探讨心智的奥秘,是因为现有的人类知识与心智奥秘相比,其间还存在许多差距,而“差距”是通过比较才为我们所感知的。因此,认知研究一个突出的方法论特征就是比较和对比。文学的认知属性和认知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比较”特性是比较认知诗学的逻辑前提。它的理论假设是认知科学中的普遍共识: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特殊性,即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装置,但不同地域、族群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具有特殊性。基于上述理论前提,我们认为,比较认
5、知诗学的基本含义是:基于认知科学的文学对比分析和研究,即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所关涉的问题,同时,也运用比较的视野和方法进行认知诗学研究包括研究认知诗学本身。在方法论层面,比较认知诗学将“比较”作为一种视域和立场,也作为一种路径与方法;同时,将“认知”作为理论基础和阐释框架,也作为主要研究目的或对象。拓展诗学研究方法比较认知诗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种,即细读、实验和调查(如问卷、访谈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认知诗学的“细读”并不完全等同于新批评及一般所说的细读,它强调语言学特别是文体学的语言导引作用和认知分析的必要性与目的性。比如分析简奥斯丁小说的人
6、物对话,认知诗学要求借用语言学、文体学等工具去细品、推敲文本给予的线索,进而通过认知分析发掘文本内涵。这可概括为“语言导入+认知分析:而比较认知诗学还要进一步进行认知对比:一种是选择同一文化或文明圈内的作品进行认知对比,比如奥斯丁与盖斯凯尔夫人,或与乔治桑小说对话的认知对比。另一种是将其与非同一文化或文明圈内的作品进行认知对比,比如奥斯丁与曹雪芹或杨沫小说对话的认知对比。在研究中,可运用相关认知原理如图形一背景、概念整合、社会认知等诸多视角,对不同作品的话语数量、分布、呈现方式、认知唤起结构等进行认知对比分析。实验和调查主要是针对“阅读”,旨在为某种文学活动或文学现象的解释提供证据。它不是探讨
7、文本意蕴,而是对比考察读者怎样接受文本、受文本影响、对文本产生何种反应。比如,美国学者娜塔莉菲利普斯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读者阅读奥斯丁小说劝导时的神经反应,借以探讨人们以不同的关注点去阅读某一文学作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认知模式。研究表明,当面对一件艺术作品(小说、诗歌、音乐、戏剧、绘画、电影等)时,我们自身注意力的风格和程度能够极大地改变我们对对象的投入,这并不局限在主观的审美经验层面,而且也会在认知层面通过独特的神经活化模式显示出来(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除了实验,比较认知诗学也可以采用调查的方法展开研究。比如,在调查时可运用自由列举法,让被试者就一部自己最熟悉的小说,用
8、词语(而不是句子)任意列出其对小说内容和含义的印象及评价。“自由列举”是认知研究在进行调查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被试者针对特定话题的心智活动。丰富比较研究类型比较认知诗学研究有四种主要的“比较”研究类型,同时这也是比较认知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是认知诗学各流派、范式间的比较研究。一般所说的认知诗学,指的是以以色列鲁文楚尔和英国彼得斯托克维尔为代表的“经典”认知诗学或“狭义”认知诗学。实际上,还有更多的文学认知研究没有被冠以“认知诗学”名义。这类研究比较流行的名称是“认知文学研究”,以美国为主。斯托克维尔的认知诗学以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依循文体学传统,主要属于形式指向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认知 诗学 理论 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