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的真相》-咨询行业实录.docx
《《咨询的真相》-咨询行业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的真相》-咨询行业实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个中国咨询公司的“风雨十年”历程经验教训得失“谈及当代中国企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我认为我十年创业以来,体会最深的一条是:当代中国企业没有根本性的好战略与坏战略之分,只有好的战略实施和坏的战略实施之分。有合适的人和用对人,坏战略也是好战略;没有合适的人和用不对人,好战略也是坏战略。”&第九章人才何日不危机第一节把好入行第一关一一招聘生如春笋,死如流星一一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南方周末曾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2年上半年,我国内地民营企业达221万家,并正以平均每天成立800多家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内地民营企业有七、八成活不过三、五年,一、二成在五到十年内关门,能
2、坚持十五年以上的仅占5%。一一真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人。中国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有人甚至为中国民营企业老总编了个顺口溜式的总结: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桌子骂人,拍屁股走人。一一真是一针见血。这里我们剖析的是一个朝阳产业中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的公司,是一个给企业家提供专业服务的智力型公司,是一个对“人才”的定义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的公司。但是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始终处于人才数量稀缺、质量危机的状态。中国管理咨询业历史上,应该说有两轮人才稀缺高峰。第一轮,是在1995年外资管理咨询进入中国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咨询公司、资讯公司鳞
3、次栉比。这时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重数量和轻质量。第二轮,是经历了1995年到1999年市场的大浪淘沙之后,幸存下来并且日益壮大的本土咨询公司掀起的人才热需潮流。这一轮的需求特点是:重质量甚于重数量。这两次高峰,新华信都在其中。一条公交线一条人才路回想当初,一个靠智力生存的公司对人才的渴求是何等的迫切。公司刚成立,摆在眼前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外部的客户和内部的员工。而没有过硬的团队,哪来的客户呢?&记忆犹新的是:在创业之初的两年里,新华信根本招不到本科生,来个大专生就是宝贝了。当年的人力资源总监讲述了这样一件曲折的小事:曾有一个清华的女硕士毕业生前来应聘,以她的能力,自然各项考试均顺利过关,双方
4、很快就讲好了上班时间一一如果后面的故事没有发生,那么她应该是新华信员工中的第一个硕士生。到了入职的那一天,她没有来。在人力资源总监充分的沟通和动员下,第二天她来了,来参加新华信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I。连着三天,她都来了。为了能留住人才,公司还专门为她和同批录用的员工举行了一个正规的欢迎会。可是到了第五天一一也就是培训刚结束一一她就再也没有来过,尽管人力资源总监事后再次作了不懈的努力和热情的邀请。为了广纳良才,几位公司元老真是费尽心思。最经典的应该算是新华信公司选址的例子了:十年来,新华信搬了好几次家,但每次迁址,不论去哪里,新华信的办公地点却始终在302路公交车的沿线上。按照新华信的观点,这条路
5、上有很多政府机关的宿舍区,这意味着这个地带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子女从小就受过良好而规范的教育,正可谓书香门第;另外,从西向东一路数来,302沿线几乎跨越了几所中国最好的高校,“盼望着,盼望着,302的脚步近了“,满载新华信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驶向这个人力胜于一切的公司,见图9-1。2001年每天IoelO封200昨立体复合人才结构初步形成新华信人才路302公交车路线中关村政府机关宿名牌大学舍区图9-1新华信人才发展战略随着公司稳健的发展,人才引进的难度越来越低。1995年,公司迎来了第一个正规硕士毕业生员工;1998年,国内各类院校的硕士生简历开始投向新华信;1999年,人力资源部门开始将目
6、光集中在国内名校的硕士生和MBA毕业生;2000年,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求职信开始涌入新华信招聘信箱;2001年网络低潮时,新华信人力资源部平均每天会收到1000多封求职简历,公司的网络服务器曾因此而频频告急。当咨询火了以后从1999年开始,聘请外脑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多,据新华信管理咨询研究中心2002年夏季完成的最新统计表明,国内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强的企业做过咨询。更多的国内企业聘请的是中国咨询公司,本土管理咨询开始和外资咨询公司同台较量,且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在咨询业内部流行一种说法:最近公司业务如何?根本不用打听。办公室里溜达一圈就明白了。业务最好的时候就是放眼望去,咨询师的座位席上一
7、片人去屋空!人都上项目了。不过,签单的喜悦能够维持的时间正在缩短。因为自客户在销售合同上签字的那个时刻起,就意味着公司内部又得抽调人马开拔一线。而面对咨询顾问储备总是不足、项目人员搭配总是吃紧的现状,人力资源部的担子自然轻不了。招聘曾一度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主旋律。从1999年开始,网上招聘成为新华信招贤纳士的主要渠道。当时对网络的了解还远不及现如今这样普及,所以通过网络来的简历,质量普遍高于招聘会和报纸渠道。据说那年冬天的某个清晨,新华信人力资源经理从网上收到了一份来自新加坡的求职信,应聘者即将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希望回国发展。这位人力资源经理至今还记得,他在信的末尾写到:北京很冷吧,
8、新加坡的冬天很美,窗外的树还是绿色的呢。后来的事情就很顺利了,这个应聘人成为新华信历史上第一个国际MBA毕业生。据说当时他中途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新华信的面试,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同面试的人都在纸上作答,他却很专业,自备笔记本,(注:即使现在,新华信管理咨询面试时,不要求、也不提供笔记本作答)现场画出了几张很漂亮的演示文稿。于是,别人交卷后回去等消息,他画完后立刻就给新华信的考官作了演讲。“你可以想象,当时他给我带来的那种冲击有多强烈,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业人才!”当天&就对人力资源经理下任务:这个人一定要招进来。现在,他己经是新华信的合伙人。自制招聘秘方在新华信,有些让人猛一听来觉得很奇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咨询的真相 咨询 真相 行业 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