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简论盛唐人对孟浩然的认知及其意义.docx
《“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简论盛唐人对孟浩然的认知及其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简论盛唐人对孟浩然的认知及其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诗的孟浩与孟浩辎诗一简论盛唐人对孟浩知及其意义闻一多先生在讨论孟浩然诗歌之时提出“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强调了孟浩然其人其诗的统一性。关于孟浩然,盛唐人多拈出“清1一语对其进行评价。“清”大致包含了人格的独立高洁与诗歌的清新自然两方面内涵,这与闻多的评价呈现出致之处。孟浩然其人其诗,突出地体现了盛唐人的精神风貌与艺术追求,盛唐气象的内涵也由此得到体现。孟浩然:闻一多:盛唐;诗:清:认知闻,多先生讨论孟浩然及其诗歌时提出一个有趣的话题一“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闻多先生强调孟浩然人与诗的一体,他的本意是说明孟浩然的诗歌表现了其“风神散朗”的生活与姿态,强调孟浩然生活的脱俗气、诗意化
2、和浪漫性。闻一多先生的这个说法,启示我们思考孟浩然诗歌里思想情绪的表现和现实生活的异同问题:“孟浩然的诗”表现的真的就是“诗的孟浩然”?孟浩然女的就是“诗的孟浩然?如果“孟浩然的诗”表现的并不是“诗的孟浩然”,而人们却认为存在“诗的孟浩然”,支撑这种认识的社会基础与思想背景到底是什么?本文就是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解释。虽然孟浩然没有出仕的经历,但是,他和盛唐其他士人一样,曾经赴都城应举,也曾漫游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与当世诗人、名流多有交往,这些诗人留下了很多有关其人其诗的文字。总体来看,孟浩然虽然没有担任重要官职,算是布衣诗人,社会地位并不高,但这些诗人对他都颇为推崇。这方面反映出盛唐时期士人关
3、系的“皆胶漆(杜甫忆昔),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于孟浩然为人、为诗特点的认识。闻一多先生认为孟浩然人与诗一体,强调孟浩然生活的诗意化和浪漫性,所使用的第一条证明材料就是王维所作的孟浩然画像。根据张洎的题识,王维如此刻画孟浩然:“襄阳之状,颁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凌然而生”典型的高自标置的隐士做派!确实,除了在张九龄镇荆州时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齐假“清客”外,孟浩然一生没有其他出仕为官的经历。王维和孟浩然关系最为密切,他在孟浩然去世后担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还写了一首诗追悼老友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感旧推
4、崇之意已至(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语短情长。而早年孟浩然到京城应考失利,王维写下了送孟六归襄阳: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由此诗可见他对孟浩然的认识,“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其实就是隐居,并规劝孟浩然“无劳献子虚工诗画呼应,这和他在画像中对于孟浩然性格的表现是一致的。大诗人李白和孟浩然有过直接的交往,开元二十七年,李白游巴陵,专程到襄阳看望孟浩然,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后来,还在长江岸边,亲自为孟浩然送行:“故人
5、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心中的孟浩然,是一位不为功名利禄动心的风流高蹈的隐士。因此,他认为孟浩然的诗,也是充满了一种“清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受韦太守良宰),“清”是李白最为叹赏的境界,他以此称赏,可见其对孟浩然之仰慕。陶翰送孟大入蜀序:“襄阳孟浩然,精朗奇素,幼高为文,天宝间始游西秦,京帅词人皆叹其旷绝也。“旷”,就是清新旷达之意。孟浩然的好朋友张子容也说,“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品”(除夜宿乐城逢孟浩然),将他比作魏晋时候的清高名士孟嘉。杜甫和孟浩然没有直接交往,但是,也对孟浩然诗心向往之
6、:“吞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凡悲咤。”(遣兴五首之五)“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揭槊了其“清”的特点。孟浩然去世后,王士源帮助老友编辑孟浩然诗歌诗集,在序中反复出现清字:“骨貌淑清,风神散朗。”“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士源也时尝笔赞之,曰:道漾挺灵,实生楚英。浩然清发,亦自其名。其人是“淑清”,其句是“清绝”,其诗品、人品合而为一,乃“浩然清发。做官就是与浊世打交道,而与隐居有关的则是一个“清字。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中,“
7、清”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消”可以说是孟浩然为人与为诗最鲜明的特点。“清”,作为一个美学的范时,被用来评价诗人诗歌,并不始于孟浩然或盛唐,其包含了人格的不随流俗、独立高洁与诗歌的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等两个方面的内涵。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已经说到“清与浊之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消,首先是人格的清,气质的清。凡迂腐之气、泥古之气、世俗之气、浮躁之气,皆被掘弃在外。即王士源所说学不故儒,务掇菁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善。关于孟浩然诗歌“清”的特点,已有些论文谈及。房日晰略论孟浩然诗歌的“清与“淡”层层推进,谈到孟浩然形象之清、性情之清与诗歌之清。孟修祥孟浩然及诗歌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浩然 盛唐 认知 及其 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