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docx
《七篇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篇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防止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特向您提出如下倡议,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身作则,预防实施暴力行为家长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切忌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偶然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如果您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受到不良影响,转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一旦
2、拉帮结派,出于朋友义气,一时冲动可能会不计后果。二、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家长要与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在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不能欺凌同学,遭受其他同学的欺凌后及时告知家人。三、坚持预防教育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四、加强法治教育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和日常监管,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五、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
3、强家长要告诉孩子遭遇学生欺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或拨打校园欺凌举报电话,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打IlO报告公安部门。六、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返家,不在上、放学路上逗留上放学路途,让孩子结伴而行或家长接送,避免孩子在上放学途中受到欺凌。七、周六日或是节假日要监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和举止不文明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玩,更不进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同学相聚不喝酒、不抽烟,远离毒品,不痴迷上网、打游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
4、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八、教育、监督孩子文明上网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得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随意带手机到学校。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老师及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校园欺凌作为威胁校园安全的一大隐患,需要以法律思维统筹校园欺凌的治理,依据法律规定明晰责任与后果,做到“依法治校”,更要探析校园欺凌现象形成的原因,做好法律预防和遏制工作,才能从源头控制好这一问题。为了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发生,保障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在这里向你们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携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师生平安。一、
5、什么是校园欺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一)言语欺凌是指使用语言或文字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恐吓等行为。(二)身体欺凌是指使用身体接触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伤害、威胁等行为。(三)网络欺凌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对他人进
6、行侮辱、威胁、恐吓等行为。(四)心理欺凌是指使用心理手段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恐吓等行为。(五)社交关系欺凌是指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的行为。(六)财物欺凌是指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的行为。三、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其中,被欺凌者会引发肢体创伤、引发心理疾病;欺凌者会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围观者则会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四、如何辨别孩子遭受欺凌?如果孩子遭受校园欺凌,个体会有所变化,教师、家长需细致观
7、察,认真对待。(一)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的伤口;(二)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三)借以各种理由,要求请假在家休息,或者不想上学,甚至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四)出现失眠、做噩梦、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五)在学校或家里闷闷不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表现上出现焦虑、胆小、沮丧、悲伤;(六)学习不在状态,成绩下滑;(七)有时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八)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辞,兴致不高。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现象,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学生 欺凌 家长 一封信
